海南省农业农村厅 助农商城
您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乡村建设

南国智库·市县观察|文昌锦山中学跳绳队夺冠密码:一根彩绳撬动乡村教育的蝶变之路

   来源: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   时间:2025-07-30 23:40:46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记者 吴岳文

在海南文昌,一所乡镇中学的跳绳队正以破竹之势“跳”出国际舞台。2025年7月28日,在日本川崎举行的世界跳绳锦标赛系列赛中,文昌市锦山中学跳绳队斩获1金1银。这支成立仅4年的队伍,已累计获得4个国际级奖项、16个国家级比赛冠军、20多个省级奖项,成为海南体教融合的标杆。其成功背后,是科学训练、团队精神、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的深度融合,更是乡村教育破局的生动实践。

锦山中学跳绳队

跳绳成为锦山中学的一张闪亮名片

如今,跳绳已成为锦山中学的一张闪亮名片。在日本举办的世界跳绳锦标赛比赛现场,锦山中学跳绳队的运动员身轻如燕,动作灵活敏捷,在绳索的敲击声中尽情展现青春风采。蒋忠雄、陈紫菡在两人车轮花样16-18组摘得金牌,韩仙宝、韩建定等4人在19+男子组4×30秒交互速度项目中获得银牌。

锦山中学跳绳队韩仙宝、韩建定、林先涛、陈在发在19+男子组4×30秒交互速度摘得银牌

锦山中学跳绳队教练林芳俞告诉记者:“这次陪孩子们来日本比赛,他们能取得这些荣誉,我感到很高兴,用孩子们的话来说就是所有的艰苦付出都是值得的!”

锦山中学跳绳队队员陈紫菡说:“我在这次比赛中不仅拿了金牌,还认识了更多的朋友,有国外的、有国内的,能为学校争光,我感到很自豪。我也希望大家多学习跳绳,加入跳绳的运动中。”

锦山中学跳绳队蒋忠雄、陈紫菡在两人车轮花样16-18组摘得金牌

近年来,在国内外各大赛事中,锦山中学跳绳队频频摘金夺银,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锦山中学跳绳队的辉煌,绝非仅靠教练和队员的孤勇奋战,其背后是一个深深植根于乡土、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特色培养体系——这被当地教育界誉为“锦山模式”。

科学训练:打造乡村少年的“冠军摇篮”

分层培养,精准突破技术瓶颈

锦山中学跳绳队的训练体系堪称“乡村版冠军工厂”。教练团队将队员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梯队,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初级队员从“并脚跳绳”起步,通过音乐节拍训练三个肢协调性;中级队员专攻“开合跳”“双摇跳”等技巧,提升弹跳速度与身体控制能力;高级队员则挑战交互绳规定套路、自编花样等复杂项目,强调动作的连贯性与艺术表现力。每周两次个人技巧训练、两次团队合练。“跳绳看似简单,其实不然,良好的体能素质是基础,跳得好离不开速度和力量。”锦山中学的田径教练叶世清告诉记者,他的拿手好戏是通过跑步、跳远、跨栏等项目的培训,不断提高跳绳队队员的体能,形成“技术+体能”双驱动模式。队员们还会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训练,通过反复练习和磨炼,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创新方法,激发潜能的“金钥匙”

林芳俞原本是音乐老师,为了教学生们跳绳,就转为了体育老师。她敢于创新,打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将音乐、小鼓、瑜伽等元素融入训练。例如,在练习交互绳规定套路时,队员们跟随音乐节奏变换队形,既增强节奏感,又提升表演张力。队员们还跟其他老师学习“并脚跳绳”,熟练握手摇脚跳、落地轻巧和上下肢协调跳短绳动作;学习“花样跳绳——开合跳”,增强协调、弹跳、速度及控制身体的能力;学习“短绳速跳”,从韵律操的导入,提高跳绳的速度。

心理淬炼,锻造赛场“抗压引擎”

2023年11月,第七届上海国际交互绳大奖赛吸引来自中国、法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全球8个国家和地区的60支代表队近700名选手参赛。这是锦山中学跳绳队首次参加国际比赛,队员们心里显得紧张。“你们就当做来学习取经,不要想着名次!”教练引导队员专注于“减少失误”而非追求速度。在众多高水平的参赛队伍中,锦山中学跳绳队克服心理压力,在交互绳规定套路A、交互绳规定套路B中凭借出色发挥均荣获一等奖。这种“抗压能力”的培养,源于队员们日常训练中的“模拟实战”:每周安排一次“压力测试”,模拟国际赛事的灯光、音效与观众氛围,让队员在反复淬炼中练就“大心脏”。

锦山中学跳绳队参加第七届上海国际交互绳大奖赛2个项目获得一等奖

团队共生:从“问题少年”到“冠军之师”

化茧成蝶:叛逆少年的蜕变之旅

锦山中学跳绳队中不少队员曾是教师眼中的“问题学生”,但在林芳俞等教练的耐心引导下,他们完成了蜕变。队员韩仙宝因叛逆差点辍学,加入跳绳队后,教练通过“小奖励、定目标”等方式激发他的斗志,他成为队里的主力,还担任学校志愿者和班级体育委员,在2025年海南省中小学生跳绳比赛中一人独揽三块金牌。类似的故事在队中屡见不鲜。这些曾经的“问题学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不仅在赛场上赢得了荣誉,更是父母的骄傲,证明了每个人都有潜力在适合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林芳俞说:“跳绳是最好的黏合剂,它让孩子们学会倾听、协作与担当。”

赛场上下的“共生哲学”

在训练场上,锦山中学跳绳队的队员们自发形成“传帮带”机制:老队员手把手纠正新队员的摇绳姿势,文化课成绩优异的队员主动为队友辅导功课。2025年海南省中小学生跳绳比赛中,队员在赛前磨合战术,在赛场上精妙配合,最终夺得团体总分第一。这种“一荣俱荣”的团队精神,在国际赛场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交互绳比赛中,摇绳队员需精准把握节奏,跳绳队员则要在方寸之间完成腾挪跳跃,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影响全局,而锦山队员们用数万次磨合练就了“零误差”的默契。

文化赋能:跳出侨乡风情的国际范

锦山中学将本土文化融入跳绳训练,创编了不少舞蹈,队员们手持彩色跳绳,在动听的旋律中变换队形,融入文昌传统舞蹈元素。2024年6月28日晚,在2024年“九九杯”海南(文昌)乡镇排球联赛上,锦山中学跳绳队12名队员,为现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开场舞——《绳彩飞扬》。他们随着大绳和小绳的翻飞而跳跃、跑动,笑意写在脸上、快乐洋溢心中。他们高难度花式跳绳表演惊艳全场,成为当晚最亮眼的节目之一。这种“传统+现代”的创新,让跳绳不仅是竞技项目,更成为传播乡土文化的载体。

体教融合:激活乡村教育的“一池春水”

学校给力:搭建成长的“绿色通道”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教育。”锦山中学校长彭业伟说,在跳绳领域,学校倾注了大量心血,不仅组建了由资深教练领衔的专业团队,还构建了系统化的训练和管理机制。锦山中学将跳绳纳入“一校一品”特色建设,为队员开辟“绿色通道”:调整课程表保障每天2小时训练时间,投入资金改造室内训练馆,配备专业跳绳器材和运动康复设备。彭业伟表示:“我们不把学生当‘工具人’,而是通过跳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锦山中学还与上海的学校建立结对帮扶,定期邀请国际级教练来校指导,推动训练体系与国际接轨。

锦山中学跳绳队参加第七届上海国际交互绳大奖赛

家校协同:共育阳光少年的“双向奔赴”

林芳俞告诉记者,学校刚成立跳绳队时也遭遇学生的排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通过趣味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刚开始也有部分家长担心训练影响学业,但队员们的进步逐渐打消了疑虑。韩仙宝的母亲坦言:“孩子以前放学就玩手机,现在每天主动加练跳绳,学习时注意力更集中了。”学校通过家长会、训练开放日等形式,让家长直观感受跳绳对孩子体能、意志的提升作用。林芳俞说,跳绳特色项目的蓬勃发展不仅显著提升了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与创新潜能。

以赛促训:反哺乡村教育的“金字塔模式”

锦山中学将跳绳运动纳入课后服务,吸引众多学生参与。每周的社团活动中,校队队员化身“小教练”,将国际赛事经验传授给学弟学妹。这种“金字塔式”人才培养模式,让跳绳从少数人的竞技项目变为普惠性运动。

美育浸润:跳出国门的艺术表达

在上海国际交互绳大奖赛中,锦山中学跳绳队的表演服融入海南黎锦元素,红白相间的几何图案与翻飞的彩绳交相辉映,成为赛场焦点。林芳俞特别注重队员的“舞台表现力”培养:邀请舞蹈老师指导肢体语言,要求队员在比赛中保持微笑、眼神坚定。“跳绳不仅是速度与力量的较量,更是美的展示。”她说,“当孩子们穿着融入家乡文化的服装站上国际舞台,他们传递的是中国乡村教育的自信。”

两次出国参赛,队员们与来自法国、日本的选手交流跳绳技巧,结下深厚友谊。这种跨文化交流不仅提升了竞技水平,更拓宽了乡村少年的视野。

跃向未来:小绳牵动乡村教育大梦想

锦山中学跳绳队一次次在国内外大赛中夺冠,它的意义早已超越了一枚枚奖牌的范畴。对文昌、对海南,乃至对更广阔的乡土教育图景,这支来自基层的跳绳冠军队伍,以其非凡的成就,投下了一枚充满启示的石子。

锦山中学跳绳队参加比赛

锦山中学跳绳队的成功,为众多资源相对匮乏的乡村学校点燃了一簇希望之火。它证明了——场地大小、器材贵贱并非决定体育教育成败的唯一因素。关键在于能否找准一个“切口小、投入少、见效快、易普及”的特色项目,并辅以科学的方法、专注投入和深厚的情感。一根几十元的跳绳,一片平整的场地,一群心怀热爱的师生,同样能孕育出令人瞩目的体育硕果。文昌市教育局体卫艺科负责人对此深有感触:“’锦山模式’的可贵之处在于其强大的可复制性。它像一颗种子,告诉我们即使在乡土的土壤里,只要有合适的培育,体育的参天大树一样可以茁壮成长。”

当一根小小的跳绳,既能让乡村孩子站上世界领奖台,又能反哺本土文化、激活教育生态,它便超越了竞技本身,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支点。正如林芳俞所说:“教育的本质不是装满水桶,而是点燃火焰。而跳绳,就是那把点燃乡村少年梦想的火炬。”

这几年,林芳俞以“以绳促德、以绳启智、以绳健体、以绳育美、以绳益劳”的教学理念打造精英跳绳队,带领学生走出乡村,走向国际舞台。她的愿景是:“让每一个乡村孩子都能握住一根跳绳,跳出健康、跳出自信、跳出更广阔的天地。”

如今,文昌市教育局正把“锦山模式”向全市各学校普及。文昌市教育局局长张光润表示,近年来,文昌市作为“人人会跳绳”理念的践行者,大力推动校园体育建设,引领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创新,着力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多元发展新格局。文昌因其成功的跳绳开展模式,被授予国际跳绳联合会“人人会跳绳”项目推广单位。未来,文昌市将继续秉承“体教融合”的教育理念,以跳绳为纽带,连接起更多青少年的梦想与活力。

(文内图片均为锦山中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