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 记者 周静泊
“封关,是为了更进一步扩大开放。作为一家伴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成长起来的本土企业,我们对此期待已久,希望能把握这一历史机遇,将海南的‘土’产品、中国的茶文化呈现给世界。”近日,尚南堂复号创始人、尚南堂海南生态科技农业有限公司总裁郗志强接受采访时表示,经过7年的积累沉淀,尚南堂已经围绕鹧鸪茶产业构建起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化产业链,并着手开拓海外市场。他认为,海南全岛封关运作不仅能为企业带来提供节约经营成本、引进优秀人才等红利,也会进一步畅通跨境商贸通道,助力鹧鸪茶产品更快“走出去”。
尚南堂门店内。记者 颜乐驰 摄
“说起来也巧,我们公司刚好是在2018年4月成立,就在中央宣布将在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前几天。”尚南堂,是一家深耕海南鹧鸪茶的“非典型”农业企业,希望在经营好海南“土产”的同时,向外界推广海南本土特色文化。刚创业时,郗志强心底就埋下了一颗种子——希望有一天,能通过鹧鸪茶这一片小小的叶子,将海南的健康生活方式、海南文化传播到全球各地。
而海南自贸港的建设,恰巧为这颗种子,提供了孕育、成长、发展的沃土。
尚南堂茶产品。记者 颜乐驰 摄
为了让鹧鸪茶从初级农产品“蜕变”成国际化的品牌商品,尚南堂走出了一条从产品化、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直至国际化的路径。
“在种植端,我们投资建设了鹧鸪茶种植基地,通过改良种质、优化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和茶叶出品质量,还协同万宁市鹧鸪茶产业协会制定鹧鸪茶产业相关标准;在加工端,我们有集研发、检测、加工、包装为一体的现代化厂房,锚定‘发掘一片茶叶的100种喝法’的目标,在鹧鸪茶传统口味的基础上进行口味创新。我们还携手海南大学等高校,共同深挖鹧鸪茶的产业价值,促使鹧鸪茶产业延链扩链……”回首过去七年的创业之路,郗志强把这些努力视为企业“练内功”的过程。只有把“内功”练好,才能在机遇来临时,更好地把握住发展红利。
经过数年的耕耘,尚南堂将鹧鸪茶的亩产值从先前的1400元/亩提高至约8000元/亩,茶叶原材料收购量从2023年的不足100吨,提高到2024年的240多吨,今年有望突破300吨,带动海口、万宁等地多个村庄的茶农就业增收。
尚南堂茶产品。记者 颜乐驰 摄
郗志强表示,过去几年来,随着自贸港建设不断推进,海南加快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为尚南堂提供了品牌展示与产品推介的绝佳时机和对外窗口。
“这几年,我们陆续在海口开设了四家门店,光顾门店的外国消费者越来越多,更加坚定了我们‘走出去’的信心。”郗志强说,近年来,在海南各相关部门的牵线搭桥下,尚南堂多次赴海外进行品牌推介和产业展示,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国家级展会落户海南,也让海南本土企业“足不出户”就能链接全球,获得更多国际曝光与合作机会。
游客在尚南堂门店购买鹧鸪茶。记者 颜乐驰 摄
面对海南即将于12月18日全岛封关运作的消息,郗志强认为,对企业而言,这是期待已久的好消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遇,也是考验企业“基本功”的挑战。据他透露,海南全岛封关运作后,尚南堂将继续笃定前行,紧紧围绕“聚焦一片叶子、专注一个产业、引领一个行业”的战略规划,打造体验店、社群与产业园等三个场景,开发好饮品、商品、食品、衍生品等四类产品。
“我们正在积极部署开拓海外市场,一方面通过英国、法国、阿联酋等地的合作伙伴发展海外代理,一方面通过Shopee、Lazada等主流跨境电商开拓东南亚销售渠道。”郗志强说,目前,尚南堂的鹧鸪茶全产业链已逐渐成型,可以试水拓展更大的市场。而海南全岛封关运作,恰好能为尚南堂对接海外市场提供便利,加快拥抱全球的步伐。同时,尚南堂也期待在后续经营过程中,充分用好、用足加工增值免关税、自用生产设备“零关税”、“两个15%”所得税等自贸港优惠政策,推动鹧鸪茶产业这一海南传统茶品类进一步走向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