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农业农村厅 助农商城
您当前位置:首页> 典型 >  人物榜

​自贸港的年轻人丨3、2、1、!三亚“果姐”上链接 激活乡村振兴“云动力”

   来源: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   时间:2025-07-24 18:49:20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记者 刘丽萍

“钦蜜九号百香果现摘现发——3、2、1,上链接!”日前,三亚市吉阳区罗蓬村三月三广场的电子大屏亮起,“罗蓬村工会助农直播间”正式启动。

“罗蓬村工会助农直播间”正式启动。受访者供图

镜头前,海南省劳动模范、村妇联主席谭林果手持饱满的木瓜,汗湿的后背紧贴着身后成筐的龙眼和走地鸡蛋。开播仅90分钟,直播间涌入超7000人次,十多种深山农货搭乘“云端快车”奔向网友的餐桌。

深山“好货”会说话,但让它们飞出大山的主角谭林果,她的故事也值得娓娓道来。

从城市白领到山村“果姐”:一场返乡的破局

谭林果的故事始于一次选择。2021年,这位土生土长的三亚“90后”姑娘,毅然告别城市生活回到罗蓬村。迎接她的并非诗意的田园牧歌,而是现实的困境:走地鸡在林间奔跑却走不出大山,芒果香飘深巷却无人问津。

罗蓬村,青山环抱,但地处偏远,所以村民手里的这些“宝贝”难以走出大山。

“我从城市返乡,就是想和村民一起努力,让家乡农副产品真正‘活’起来。”2008年大学毕业后,谭林果一直在城市从事销售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沟通与产品推广经验。随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心系家乡的她才决定返乡,当选罗蓬村“两委”,后兼任妇联主席。

回乡工作期间,谭林果的笔记本密密麻麻记录着村民的期盼:“阿果,帮忙问问有没有人要买鸡蛋?”“家里的土鸡该出栏了……”这些朴实的托付,成了她肩头的责任。看到那些因滞销而愁坏了村民的农产品,谭林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无意间,她敏锐地捕捉到了网络时代的机遇,尝试借助电商的力量,让罗蓬村的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一部手机架起的“云上集市”

2023年,吉阳区委组织部“一村一电”青年电商培训项目点燃了转机。谭林果白天摸排走访,深夜学习剪辑运营,在村干部与电商主播的双重身份间奋力平衡。

她注册抖音账号“罗蓬村果姐”,将镜头对准山林果园,在养鸡林搭建露天直播间,展示鸡群啄食稻谷、奔跑跳跃的真实场景,一句“肉质紧实,纯天然无污染”引发网友下单狂潮——两小时售出百只鸡,销售额5600元,单条短视频播放量突破2万次,账号成长为罗蓬村“云端门面”。

刚接触电商直播,谭林果在村民的养鸡场直播。记者 林师堂 摄

这次直播的成功,不仅让村民们看到了希望,也让谭林果坚定了继续走电商助农之路的决心。

此后,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找到谭林果,希望她帮忙销售自家的农产品。芒果、玉米、土鸡蛋……这些农产品纷纷出村进城,为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增长。

村民们都亲切地称她为“果姐”,这一声称呼里,满是信任与感激。

慢慢地,这个“公益助农账号”已悄然串联起城市餐桌与深山农家的供需链,很多网友被引流到线下,“点对点”进行土鸡、土鸡蛋等农产品采购。

2025年7月,一场更深刻的变革在罗蓬村扎根。三亚市总工会与吉阳区总工会创新搭建“工会助农直播间”,打造“工会搭台、劳模领航、电商赋能”三维模式:工会整合农业、人社部门资源,将直播间打造成集销售、培训、展销于一体的枢纽;谭林果以劳模身份为农产品背书,将奋斗故事融入产品推介,“劳模优选”标识让深山好货赢得市场信赖;联动三亚直播行业协会开展技能培训,培育吴家战等新农人主播,孵化本土直播矩阵。

谭林果在直播间整理货架。记者 刘丽萍 摄

首播中,谭林果与村民主播吴家战默契配合,红心木瓜等产品瞬间秒空。这场“开门红”印证了新模式的生命力。

“果姐”希望更多村民迈向“云端”

对谭林果来说,“触电”这两三年遇到过很多困难,更深的困境在于产业零散:家家户户养鸡种果,但未形成统一标准和规模,难以建立品牌。比如,最近村里没有瓜果蔬菜上市,直播间没能按时开播。

人才断层更如一道鸿沟。2022年谭林果初试短视频时,全村竟找不到第二个懂直播的年轻人,即便到现在,愿意跟着出境直播的村民依然少之又少,“总是分身乏术”,她在电商培训课上坦言。一部手机、一盏补光灯,成了她单枪匹马突围的武器。

“我走访发现,现在村里有十多个宝妈、返乡大学生愿意一起做电商直播,但又有很多顾虑‘普通话不好’‘长得不好看’……我正在对接人社局看有没有培训的机会,跟着专业的人学习。”谭林果说,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她还是希望有更多村民迈向“云端”,咱们村的好东西,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谭林果的梦想很质朴——打造更多特色农产品品牌,探索电商直播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新模式,让罗蓬村的每一寸土地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