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农业农村厅 助农商城
您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产业发展

大坡胡椒连脉海上丝路

   来源:海南日报   时间:2025-07-30 09:26:30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期望

盛夏时节,海口琼山区大坡镇,六万余亩胡椒园郁郁葱葱,迎来丰收采摘。这片生机盎然的绿野,从无到有,书写了一段传奇。

回溯历史,郑和船队曾沿着古老的海上丝路,将珍贵的胡椒从印度带回中土。这“黑色黄金”不仅满足了宫廷用度,更因其巨大价值,促使气候相仿的东南亚诸岛广泛引种。远赴南洋的华侨,习得精湛的种植技艺,并于上世纪20年代前后,将胡椒种子带回海南故乡。

自此,胡椒在海南落地生根,繁茂滋长。今时今日,海南全省胡椒种植面积已逾三十三万亩,占全国总面积的九成以上。

胡椒。毛岳洋 摄

陆上丝路时代:价同黄金的珍馐

贵为“香料之王”的胡椒,原生于印度西南海岸的喀拉拉邦。其传入中土,当追溯至汉代张骞凿空西域,打通陆上丝绸之路。波斯商人沿着这条古道,将胡椒带入了古老的东方。史学家司马彪在《续汉书》中已有记载:“天竺国出石蜜、胡椒、黑盐”,足见汉代胡椒已现身华夏。至唐代,《酉阳杂俎》更将其产地精确到“出摩伽陀国,呼为昧履支”。

胡椒初入中土,首先作为宫廷贵胄祛除牛羊肉腥膻的珍稀调味品,时人赞其“香美异常”。但在明代之前,因其价格高昂,仅为极少数权贵所享。胡椒亦入药典,广泛用于消痰、下气、补虚。《新唐书·元载传》所载令人咋舌:“籍其家,钟乳五百两,诏分赐中书、门下台省官,胡椒至八百石,它物称是。”权臣元载竟囤积如此巨量的胡椒,其珍稀贵重可见一斑。

彼时,胡椒不仅在东方价抵黄金,在欧洲亦是奇货可居。中世纪时,一粒胡椒几乎等价一枚金币。当阿拉伯商船将其运抵地中海,整个欧洲为之痴狂。黑胡椒、白胡椒、肉豆蔻、丁香……这些今日厨房唾手可得的寻常物,当年却是堪比钻石的硬通货。史载,古罗马宴席上撒一把胡椒粉,足以彰显主人富可敌国;中世纪雇佣兵的酬劳,甚至直接用胡椒结算。

缘何胡椒身价如此惊人?其原产地喀拉拉邦,西北接壤阿拉伯地区,西南濒临印度洋。在航海技术尚不发达的年代,胡椒要进入欧洲与中国,阿拉伯是必经之地。向西通欧洲,向东达华夏。因此,汉晋时期,波斯商人通过艰险的陆上丝绸之路将胡椒输入中国;同样,他们亦用驼马驮载胡椒,穿越阿拉伯腹地运往欧洲。两条商路皆险象环生,每一次通商都需耗费巨量人力物力,成本自然居高不下。

更关键的是,受限于独特的气候,胡椒产地长期囿于印度西南一隅,无法在欧洲和中国北方栽种。这种天然的地域限制,使得阿拉伯地区的波斯商人得以垄断胡椒贸易,牢牢掌控其定价权。

海上丝路扬帆:胡椒渐入寻常家

盛唐气象恢弘,对外交流频密,国力强盛,海禁松弛,海上贸易渐兴。一方面,陆上丝路驼铃依旧,胡椒输入量有所增加;另一方面,来自印度、东南亚的商船,满载胡椒等香料,泊靠广州、泉州等东南港口。此时,胡椒虽仍属昂贵,但已悄然进入上层社会的日常,成为达官显贵调味佳肴、熏香衣物、馈赠亲友的雅物。文人墨客的诗文词章间,也偶见胡椒踪影,映衬出其独特的社会地位。

宋元时期,海上贸易空前繁荣,中国航海技术攀至新高,与海外诸国往来更为密切。胡椒进口量激增,价格随之回落,开始进入寻常百姓视野。它不仅在饮食中应用日广,更在中医药领域大放异彩。医家发掘其温中散寒、下气消痰等药效,极大地拓展了胡椒在中国的用途版图。

1498年,达·伽马率舰队抵达胡椒的重要出货港——印度卡利卡特。翌年,当其船队满载胡椒返回里斯本,当地胡椒价格应声暴跌一半。有趣的是,胡椒在中国的大规模普及始于明朝,比欧洲早了近百年。永乐年间,郑和七下西洋,将海上丝绸之路推向鼎盛,巨量胡椒随之涌入中国,国内胡椒价格应声而落。

海南胡椒引种:海丝遗泽结硕果

大航海时代到来之后,胡椒开始在非洲东南海面的马达加斯加岛、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巽他群岛,以及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进行栽培。日本香料学家山田宪太郎认为,“中国对于胡椒的大量需要促进了爪哇和苏门答腊胡椒种植的增长,这样必然会刺激经济的发展。”据统计,15—16世纪,中国光是在东南亚收购的胡椒,每年就多达250万斤。

正是东南亚地区大量种植胡椒,海南华侨也开始陆陆续续带回了一些种苗,在海南开始种植胡椒。早在1926年,原琼崖纵队交通办主任陈文会,因一次偶然的机会,于琼海一户华侨家中发现了胡椒的踪迹,出于对母亲胃病的关怀,他小心翼翼地移植了两棵胡椒苗至大坡镇老家,期待着用胡椒的果实为母亲的健康带来转机。尽管种植之路充满艰辛,两棵苗中仅有一棵顽强存活。这棵胡椒最终开花结果,家人用胡椒及根部煮成的汤药,不仅缓解了母亲的胃病,更让胡椒的药用价值,在大坡镇传为佳话。

1947年,海南华侨王裕文又从遥远的南洋也带回两株胡椒种苗,种植在大坡镇并成活。1951年,琼海塔洋镇加贤村的华侨郑宏书,也带回了16株胡椒苗,两年后,这16株苗便结出了累累硕果,为海南的胡椒种植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56年,琼海国营东平农场的技术员,从这些先驱者的手中接过了胡椒种植的接力棒,他们将胡椒的种子播撒到大坡及附近乡镇。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坡镇周围村庄种植胡椒的农民越来越多,到了20世纪70年代,红色革命村庄大坡镇塔昌村的胡椒种植面积,已达到30多亩。陈文会的儿子陈明坤,不仅继承了父亲的遗志,成为当时该村胡椒种植的技术指导员,更以其精湛的技艺,成为远近闻名的胡椒种植好手,他频繁地走访其他村庄,传授胡椒种植的秘诀,让这一绿色产业的种子,在海南的热土上,生根、发芽、开花,最终结出了累累硕果。

2024年,大坡镇的一家胡椒生产企业与东南亚胡椒协会及新加坡知名商超公司达成合作,2.5吨胡椒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出口至新加坡,迈出了胡椒反向出口东南亚之路。不仅是大坡镇,文昌、琼海等地胡椒企业,也纷纷谋划胡椒出海。

大坡镇农户们忙着采摘胡椒。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琛 摄

海南胡椒的四大优势

香气纯正 油性饱满

海南胡椒的挥发油含量比一般胡椒高出许多,闻之清香浓郁,炒菜、炖汤时香气极易释放,且持久留香。

辣感细腻 后劲十足

不同于一些胡椒颗粒的“直白呛辣”,海南胡椒是那种“从喉头慢慢升起的温辣”,不冲、不刺鼻,却让人吃得欲罢不能。

颗粒饱满 干净自然

海南胡椒果粒大而圆润,干燥度高、干净度好,无杂质,无需水洗直接研磨使用,安全方便。

多用途、适配性强

无论是炖鸡汤、白灼虾,还是西式牛排、黑椒炒饭,都能用海南胡椒赋予料理灵魂。

文字整理/蔡佳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