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强调,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经过60多年的发展,南繁,筑牢“中国饭碗”最坚实底座,已成为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和新品种选育的“孵化器”和“加速器”。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海南行的重要讲话精神,在2022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召开之际,海南省融媒体中心(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倾力打造海南第一档聚焦种业领域的融媒体特色专栏“果然有种”,积极探索媒体+种业品牌服务,讲好种子+果子的故事,展现海南种业、中国种业的新作为、新突破、新成果。即日起,海南省融媒体中心陆续推出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7月30日消息(记者 利声富)在农村经济中,园艺产业的支柱地位日显重要。园艺产业给百姓生活带来哪些变化?我国园艺产业发展面临哪些挑战?应如何挖掘潜力、突出特色、科学规划,让园艺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7月30日,2022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园艺产业发展分论坛上,来自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海南农垦南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等科研单位专家、企业负责人等就如何打好园艺产业特色牌各抒己见,提出有见地的建议。
论坛现场。记者 利声富 摄
海南可以说是我国哈密瓜综合技术应用较全、全产业链较完善、投入产出效益较高的哈密瓜产业聚集区。目前,海南哈密瓜大棚栽培面积约20万余亩,播种面积约40多万亩。
“海南应通过哈密瓜产业品种创新引领全产业链提质增效。”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北京农林科学院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许勇说,可根据海南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发展品种差异化种植,从单品类单品种突破,从小众、独特品种切入,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未来,海南哈蜜瓜产业将是一个“跨”的新时代。海南应充分发挥“长板”效应,利用跨界——跨行业(种子商做苗场、鲜果商卖种子、生产商卖瓜)融合发展;跨境——利用“一带一路”国内外最优生产要素来配置,获得最高的市场竞争力;跨龄——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与新材料等最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园艺作物包括果树、蔬菜、各种观赏植物、香料及药用作物。近年来,我国园艺产业快速发展,园艺消费市场日趋成熟,消费群体不断扩寺。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效益较高,园艺产业的发展还有利于解决就业、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研究员谭琦在介绍食用菌产业发展及应对举措时,用翔实的数据分析了食用菌蛋白的生产优势和食用菌蛋白的价值,总结目前食用菌蛋白的主要研发方向和利用路径,勾勒出“大食物观”背景下食用菌蛋白的开发路径与体系构建。
论坛现场。记者 利声富 摄
“海南1954年开始栽培热带水果,截至目前,已形成了芒果、荔枝、香蕉、菠萝蜜、绿橙、红毛丹等农场区域为主的特色水果产业。”海南农垦南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高伟介绍海南农垦热带水果产业化发展现状与未来说,热带水果市场需求非常大,特别是珍稀热带水果越来越受市场青睐。接下来,海垦集团将进一步收集、保存一批珍稀热带水果种质资源,以实现热带作物种源自主可控。同时,引进并创新一批优、特、稀热带水果新品种。并形成配套种苗扩繁和标准化生产技术,推进产业化。
此外,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郭文武介绍了柑橘细胞工程高效育种技术创新与特色品种改良进,华南农业大学教授胡桂兵介绍了荔枝种业科技创新等。
论坛中,专家们表示,我国东西南北气候差异较大,为培育多种多样的蔬菜、花卉、瓜果等种植资源提供较好的生态环境。其中,海南作为我国最南端的省份,光热资源丰富,有“天然大温室”之称,在特色热带作物的发展中具有独特资源优势。
总策划:韩潮光
总统筹:罗建力
策划:纪燕玲、孙学新、徐智慧、胡诚勇
记者:利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