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 记者 任桐 实习生 叶晓天
8月的一天清晨,晨露还挂在燕窝果上,朱泉凯已经踩着胶鞋钻进了果园。还是那件穿了多年的迷彩服,穿行在一道道燕窝果树间,黝黑的手臂上沾着泥土,他时而修剪着“节外生枝”的芽,时而俯身查看着根部的土壤湿度……
朱泉凯正在修剪燕窝果枝条。琼中融媒体中心 胡淇伟 摄
“这批果子中秋节前就能摘,甜度保守能到25度,节前上市肯定供不应求。”朱泉凯站起身,脸上挂着汗珠,眼角露出笑纹。
朱泉凯,今年47岁,来自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现任海南金岛庄园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海南嬿窝果智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曾经的军营硬汉,如今的海南自贸港“新农人”,他用20余年摸爬滚打的经历,用无数次的失败和成功,把对土地的执念,都揉进了海南热带果园的晨露里。
他常说:“土地是活的,你真心对它,它就给你回报。我要一直在海南这片沃土耕耘,浇灌出属于自己的人生。”
从机关大院到田间地头:一场遵从内心的转身
常年一身迷彩装,是朱泉凯几十年不变的习惯。他常说,是为了干活利索,其实内心里是一份对军旅生活割舍不下的怀念之情。
琼中燕窝果即将迎来丰收。受访者供图
这份深情要从31年前说起。
1994年,16岁的朱泉凯穿上军装,成为一名战士。在部队的三年时间,让他受益终生,直到如今,他依然说:“军营教会我的不仅是纪律,更是‘不服输’的韧劲。正是有这样一股劲儿,才能让我在创业路上始终坚韧。”
朱泉凯(左一)与员工探讨新品种水果。琼中融媒体中心 胡淇伟 摄
1997年退伍后,朱泉凯曾有过一份在县计生委执法大队的“铁饭碗”。但他却觉得,做这份工作不能遵从本心,这让他干得很不舒服。干了一年时间,他攥着攒下的几万块钱,辞职,去海南,闯一闯。
初到海南,他从南菜北运的物流信息生意做起。在海口的货运市场里,他拿着小本子记车源、算运价,常常忙到深夜,就在货车驾驶室里蜷一夜。靠着部队练出的韧劲,就这样做了四年物流运输,让他积累下“第一桶金”,也积累了农业上的人脉。
真正与土地结缘,是源于收购商的一句闲聊:“海南的菠萝品质好,行情好,要不要种?”朱泉凯有点心动,但还是笑着说:“我不懂种地。”“你不懂,我懂呀,咱们一起。”
就这样,朱泉凯成立海南金岛庄园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始与人一起种水果。他负责出钱,对方出土地和技术,合作经营,这也算是他初涉农业领域。
“两年时间,以合作的形式,做了不少项目,在万宁种菠萝,在乐东种香蕉、冬季瓜菜。做个‘甩手掌柜’,早晚得亏。后来的一个合伙人因为赌博,把资金都挪用了。”朱泉凯那次亏了不少钱,也让他坚定,必须亲力亲为,种地更是如此。
从“土技术员”到行业标杆:一场与土地较劲的攻坚
接手果园的头几年,朱泉凯像个“新兵”一样从头学起。他跟着“土技术员”蹲在地里看病虫害,把专家的电话号码贴在手机背面,遇到问题就骑着摩托车跑几十公里去请教。
边学边干的同时,他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契机。
朱泉凯正在查看燕窝果。琼中融媒体中心 胡淇伟 摄
2008年,朱泉凯的哥哥与他朋友在海口市三江镇开了个有机肥厂,用养猪场、养鸡场的粪便做有机肥。理念不错,但经营不善,于是干脆把厂子给了他。
此后四年时间,朱泉凯把大部分精力用在有机肥厂,生意运营得不错,他也一次次走到田间地头,学习种植技术,怎么施肥,怎么浇灌,怎么看土壤,怎么区别病虫害……赚了钱,也赚了经验,受益匪浅。
然而,运营了几年,却出现了大量的赊销问题。几千万账款要不回来,让他的资金难以周转。
“大多是果园,我就一个个去要账,农民实在还不上,只能提出债转股。”朱泉凯说,就这样,他开始一个个收购果园,有的占一部分股份,有的干脆把果园全部抵给他。“用这种模式,我收了几千亩地,涉及澄迈、昌江、东方、乐东等10余个果园。加上之前的果园,最高峰达到7000多亩。”
这些果园多以种植热带水果为主,品种丰富,一番收地下来,朱泉凯成了热带水果种植大户。他开始把所有精力用于农业,种好热带水果,离不开技术,只靠土技术,不能形成高效生产。于是,他开始主动接触省农科院、热科院的老师,学习种植新技术、新理念,慢慢将自己培养成一名技术型“新农人”。
从燕窝果到热带水果:一场与农业沃土的坚守
海南是块宝地,朱泉凯想在这片土地有更多尝试。
2013年,一次在澳门的偶然机会,他尝到了燕窝果。“那果子甜得像蜜,产自厄瓜多尔,一问才知道全靠进口,国内没人种。”
琼中加钗农场燕窝果种植基地。琼中融媒体中心 胡淇伟 摄
他心动了,引进了一些种苗,开始在儋州、昌江试种,却连续两年颗粒无收。“看着幼苗根本不扎根,一棵棵枯死,心疼得不行,急得也是嘴上起泡。”
为什么种不好?
朱泉凯请教专家,知道了燕窝果是一种非常娇弱的果树品种,根系弱,干湿、涝旱都不行,湿度难掌握,线虫危害严重。直接种肯定不行,那能不能嫁接?
带着问题,他独自在乐东的果园开始技术上的摸索。“我们创新用红心火龙果做砧木,把芽点弄干净种地里,等它根系长发达后再嫁接燕窝果,利用红心火龙果的根系解决问题。”
员工正在采摘燕窝果。琼中融媒体中心 胡淇伟 摄
四年时间,2018年,终于成功了。从厄瓜多尔来的燕窝果,终于扎根在了海南的土地上。“当第一朵花坐果时,我们都开心坏了,当第一批果子长成后,我知道,成了。”这次成功,也让朱泉凯成为国内规模化种植燕窝果的第一人。
想实现燕窝果更大规模的种植,他开始在全省找“可造之地”。经过考察,他发现,琼中地处海南岛中部山区,独特的低纬度高海拔地理位置,使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这与燕窝果原产地厄瓜多尔的气候条件惊人的相似,为燕窝果的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
2020年,朱泉凯注册成立海南嬿窝果智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琼中营根镇加钗农场租下700多亩土地,次年开始动工,沿山地打造燕窝果种植基地。2022年,130亩燕窝果成功种植在琼中的土地上。
琼中燕窝果即将迎来丰收。受访者供图
而这,还远没有结束。
朱泉凯与琼中中平镇黎明村合作,利用该村1000余亩荒地和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打造热带优稀果蔬产业园项目。“400多亩种了燕窝果,还有黄金山竹、高产油棕、红毛丹等,未来还要种植100亩妈咪果、100亩椰柿和200亩澳洲坚果。”
夕阳西下时,朱泉凯终于结束了一天的忙碌。他坐在田埂上,望着眼前的果园,他有些感慨:“我离不开土地,一离开就会想起清晨的露水、果实的清香,也想起泥土沾在手上的踏实。所以,就这样一直守着这片土地吧,直到干不动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