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农业农村厅 助农商城
您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资讯

海南“一城四镇三村”保护规划全部获批实施

   来源:海南日报客户端   时间:2025-09-23 19:16:13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梦瑶

我省新一轮“一城四镇三村”保护规划已全部获省政府批复实施,将实施分类保护,探索活化利用路径。这是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从9月23日召开的海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海南岛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岛文化,拥有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历史价值的名城、名镇、名村。“一城四镇三村”即海口市历史文化名城,三亚市崖城镇、儋州市中和镇、文昌市铺前镇、定安县定城镇四个历史文化名镇,以及三亚市保平村、文昌市十八行村、定安县高林村三个历史文化名村。

本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解决了“保护什么”的问题。规划提出,要保护规划区域内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大类历史文化遗产,其中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自然环境风貌、文化线路、历史环境要素、农业文化遗产、古树名木、古镇古村、历史建筑、不可移动文物、革命遗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少数民族文化和其他优秀传统文化。

“规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保护历史文化价值为导向,强调科学规划、严格保护、合理利用、融合发展,保持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延续性,确定了各具特色的保护对象。”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孟维华举例,比如海口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重点保护七井八巷十三街的传统格局、具有南洋风格的骑楼传统建筑以及人文地标琼台书院等文化遗产,彰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三亚市崖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着重保护崖州古城墙、崖城学宫、棂星门等历史遗址。

具体怎么保护?规划提出,坚持整体保护理念,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保护体系,分类提出管控措施。通过建立“市域—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古迹”“镇域—历史镇区—文物古迹”“村域—古村—文物古迹”层层递进、各具重点的保护层次。从建设内容、体量、高度、色彩、材质、风貌等方面,分别明确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环境协调区的建设控制要求,形成分区分级、统筹衔接的管控机制。

针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中不同类型的历史文化遗产,规划分别制定保护策略,突出原真性、完整性与可持续性。如保护传统山水格局,突出与自然相融相生的人居环境特色;保护历史街巷,保持传统的位置、走向,并要与历史风貌相协调等。

此外,规划还解决了“怎么传承”的问题。规划提出,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构建以价值为核心的保护利用体系,加大建筑类文化遗产的开放力度,改善街区类文化遗产的人居环境,加强遗址类文化遗产的价值阐释,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老字号,通过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助力城乡可持续发展。

“我们将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完善供水、供电、通信、燃气、防灾等基础设施,增加卫生、文体、托育、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优化道路交通系统、增加绿地开敞空间,提升公共空间品质,让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焕发新活力。”孟维华介绍,在保护的前提下,我省还将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推动文化旅游、传统工艺、传统技艺加工制作等特色产业,实现历史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双向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