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农业农村厅 助农商城
您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乡村典型

海南周刊丨琼海黄良翠团队:千亩荒地飘稻香

   来源:海南日报   时间:2025-09-22 10:36:05

编者按

秋分前后的海南,孕育着丰收的喜悦,三亚的木瓜树挂满硕果,琼海的精品水稻开镰收割,昌江的红心蜜柚装车销往岛外。广袤的田野上,植保无人机、收割机等“神器”各显神通,农机长挥洒汗水,追赶时代浪潮。9月23日是中国农民丰收节,本期《海南周刊》封面从人物角度带您一览琼岛“丰”景!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林博新 实习生 熊宝儀

九月的琼海,稻浪翻滚。9月20日一早,当许多海南人还在吃早餐,黄良翠和创业伙伴已经驱车来到琼海市万泉镇的一个水稻种植基地。天空湛蓝,秋日的阳光照在稻穗上,泛着明亮的光泽,红色收割机开过,田间的一片金黄被采收入袋。“今天我们的晚稻开割,这一片是主推品种‘玮两优钰占’。”黄良翠戴着竹笠、穿着水靴,在田间指挥调度。

过去两年,黄良翠团队在琼海6个镇搞承包种植,把曾经长满杂草、无人问津的约3000亩撂荒地,改造成了产出优质稻谷的良田。

琼海市万泉镇的一个水稻种植基地,晚稻进入收割期。受访者供图

田间的转型突围

“我出生在农村,离开学校后大部分时间都在从事与农业相关的工作,对土地有感情。”黄良翠是琼海本地人,1999年初中毕业后,他没有像同龄人一样继续求学,而是去了内地,与他人合伙做起了小生意。2009年,在外闯荡多年的他回到海南,在陵水承包180多亩土地种西瓜,成了一位瓜农。

最初种西瓜的几年,黄良翠尝到了甜头。2010年至2012年,西瓜市场行情好,他的种植基地西瓜产量稳定,收益可观。可好景不长,从2013年起,受种植成本上涨、病虫害增多、产量骤降等因素影响,基地运营难以为继。无奈之下,他转而做起了贝壳加工生意。

“没种西瓜那几年,有点不甘心。”2018年,黄良翠重新“拾”起农业,一边养虾,一边种辣椒、冬瓜。他在琼海潭门承包了100多亩土地,种了70亩辣椒和30亩冬瓜。

202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黄良翠与几位朋友聊起了农业。“当时大家都是单打独斗,种粮食、种瓜菜都做得马马虎虎,没有形成规模。其中一个朋友已经注册了海南乐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农公司)。”简单商议后,几人一拍即合,决定整合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开展合作经营。“我擅长生产协调,就负责基地的统筹管理;有朋友市场渠道多,就负责销售对接。”黄良翠回忆,就这样他成了乐农公司种植基地的总负责人,开始带领团队探索现代化、规模化水稻种植。

选种高产值水稻

黄良翠带领团队认真筛选稻种,目前主推的“玮两优钰占”“玖里香”两大品种,均为高产值水稻。

“玮两优钰占”是海南省农业科学院专家推荐的优质品种,曾获“海南好米”金奖,具有绿色优质、高产稳产等特性。该品种2024年种植收获后,市场反响良好,为乐农公司带来了可观的收益。2025年晚稻尝试种植的“玖里香”,是基于订单需求确定的种植品种,不愁卖。“我们的稻谷品种不是单一固定的,从科学角度看,单一品种在同一块地里种久了也不行。”黄良翠说。

黄良翠种水稻很讲究方法。他根据水稻品种特性制定管理方案:“玮两优钰占”需肥量大,晚稻种植期间及时“晒田”,这样才能减少无效分裂、促进根系深扎;“玖里香”抗病性相对弱一些,团队提前做好病虫害预防,确保水稻健康茁壮成长。与此同时,他积极对接农技专家,在种植时间节点选择、施肥、用药等方面获取专业指导。

黄良翠展示“玮两优钰占”水稻。受访者供图

在播种、插秧、施肥等环节,黄良翠大胆使用无人机、插秧机等新设备。他给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人工插秧,一个人一天顶多插1.2亩,现在插秧机一天能插30亩,相当于25个人的工作量,如果请人插秧,插30亩的工钱至少要两三千元,肯定还是机器划算”。

规模化种植水稻,如何确保销路稳定?黄良翠和创业伙伴给出的答案是:订单模式。他们提前和大米经销商等收购主体对接沟通,让收购主体指定品种、给出保底价,公司再根据订单需求种植,通过这种方法降低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截至目前,乐农公司已接到800多亩水稻订单。“不是按订单需求种植的农田,我们会灵活选择大颗粒稻谷品种,丰收后供给烘干厂作为储备粮,形成高端订单与常规种植互补的模式,平衡收益与风险。”黄良翠说。

给撂荒地披“稻绿”

琼海部分地区存在一些无人耕种的撂荒地,在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下,黄良翠团队投入资金购置挖机、犁地机等设备,开展撂荒地复垦工作。

“撂荒地的基本面貌是杂草丛生、土壤板结,刚开始我们感觉有点无从下手。”黄良翠介绍,他们从机械化开荒起步,用机器刨开板结的土地,然后通过施用绿肥等方式改良土壤。

当稻农两年,最让他难忘的是插秧时节。田洋上的连片水田像一面大镜子,倒映着天上的白云。黄良翠的团队开着插秧机将嫩绿的秧苗插入泥中。“看着昔日荒芜的田地逐渐披上‘绿装’,心里特别踏实。”

黄良翠回忆,有一次给稻田施肥后,下了一场及时雨,秧苗好像一下子变绿了许多。“我站在田埂上,仿佛能听到禾苗‘咕咚咕咚’喝水的声音——那种大自然助力与人工劳作的完美结合,令人难忘。”

到了丰收季,黄良翠每天天刚亮就要出门,然后一整天穿梭于各个种植基地之间,组织人力,调度机械,与时间赛跑。“今天上午我们收割了60亩,预计今天能收割120亩左右,接下来的一周,基本上只能在田野上找到我。”他笑着对记者说。

截至目前,乐农公司已在琼海万泉镇、嘉积镇、龙江镇、潭门镇、博鳌镇、塔洋镇等6个镇复垦撂荒地。今年晚稻种植面积超过1500亩,加上待签约的土地,实际管理的土地面积已超过3000亩。公司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将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到6000亩以上,为后续建设的烘干厂、大米加工厂提供稳定的原料支撑。

“我们下一步要加快推进烘干厂和大米加工厂建设,争取明年底投入使用,完善产业链,同时注册自己的大米品牌,提升水稻的附加值。”黄良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