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农业农村厅 助农商城
您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乡村典型

撂荒田变“致富田”!海口东山镇“稻虾共舞”蹚出生态富民路

   来源: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   时间:2025-08-22 22:37:07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8月22日消息(记者 程小丹 特约记者 陈创淼 通讯员 蔡翔任)8月22日,在海口市秀英区东山镇,昔日常年低洼泡水的撂荒田如今焕发新生机,一片稻田里水下小龙虾不时探头。近年来,东山镇充分利用土地和水资源,在撂荒田上创新探索“水稻+小龙虾”综合种养模式,将水稻种植与小龙虾养殖相结合,凭借两者的生态互补性,达成“一水双收、一田两用、双水双绿、生态高效”的养殖效果。该模式不仅让闲置土地“活”了起来,不仅让闲置土地“活”了起来,更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小龙虾。记者 程小丹 摄

林烈琅是海口东山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在当地政府招商引资支持下,启动稻虾养殖综合项目。经过近三年发展,项目规模从最初的120亩扩展至260亩,还探索出“自繁自养”模式,即从园塘内自行孵化小龙虾苗种进行养殖,实现了稻谷与小龙虾的双丰收。

林烈琅在查看刚打捞上来的小龙虾。记者 程小丹 摄

该项目不仅盘活了当地撂荒地,经过改造的地块亩产稻谷约500斤,小龙虾养殖效益也十分可观。林烈琅介绍,海南独特的气候条件为小龙虾养殖带来了反季节优势。每年2、3月份,江苏、湖南、湖北等地因气候寒冷,小龙虾产量锐减,而海南此时气候适宜,正好弥补了市场空白。

工作人员在打捞小龙虾。记者 程小丹 摄

“按照3月份卖到内地的价格,产期时,扣除人工费等成本,营收也能过万。”林烈琅说,这种反季节销售模式让海南小龙虾在市场上占据了有利地位,价格十分可观。

随着稻虾养殖项目的成功,周边村民也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东山镇东苍村委会村民王达龙2023年来到公司工作,主要负责喂虾、打杂、割草和抓虾等工作,每月能拿到4000元工资。“以前在海口打工,现在回家方便,还能有时间管管孩子。”王达龙对这份工作十分满意。

村民王达龙在基地负责喂虾、打杂、割草和抓虾等工作。记者 程小丹 摄

林烈琅表示,当前农户养殖小龙虾的情况较少,主要因村民对该行业陌生且缺乏养殖技术,东山镇稻虾共养模式也较少,村民虽看到效益好却不知如何入手,他计划先摸透自身技术,再与有土地流转意愿的村民合作并提供技术指导,带动大家共同养殖。

目前,随着越来越多企业开发稻虾共养模式,今年海南稻虾养殖面积已超5000亩且呈增长趋势,林烈琅透露,下一步他们计划将养殖规模扩大到1000亩,附近一片1000亩的常年放水撂荒地已进入考察范围,还将与村民做好沟通,利用自身技术和苗种优势推动养殖规模扩大。

“我们有技术、有虾苗,扩大规模应该没问题。”林烈琅对未来充满信心。他希望通过扩大养殖规模,进一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让更多村民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