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光耀琼州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宁玥
墙内是村民居住的农村小洋房,墙外则是游客青睐的度假别墅。近日,白沙黎族自治县牙叉镇新高峰村产业再升级,白沙大院酒店进入试营业阶段,为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白沙段过路游客提供吃、住、玩、游等综合旅游产品,产业发展迈入新阶段。
作为海南首批生态搬迁示范村,新高峰村自2020年底实施整村搬迁后,持续践行“两山”理念,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林下菌菇种植产业,打造农旅文融合示范项目,实现村集体年收入突破100万元,让绿色发展理念扎根在每一位村民心中。
走进新高峰村,59栋黎族风情联排别墅映入眼帘,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四周的花坛内种满花草,村民们在附近的菌菇种植基地、菌菇加工厂、酒店等地务工,闲暇时在现代化的口袋公园、篮球场活动,四处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从“为生态让路”到“向幸福迁徙”,新高峰村瞄准生态产业,引进优质农企,以“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投入资金建设菌菇种植基地,构建菌棒供应、技术指导、保底收购的全链条合作机制。2023年带动23户村民种植虎奶菇200亩,村民从胶农转型菌农,在橡胶林下开辟出菌菇种植新天地。2024年村集体实现林下菌菇种植销售额105.57万元,盈利40万元,村集体经济也首次突破100万元。
菌菇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为农旅文融合奠定了基础。当地政府在新高峰村旁建设白沙大院农旅文融合示范项目,该项目占地25.4亩,总投资8600万元,建设15栋黎族风情别墅、106间民宿客房及茶文化体验区,引入温德姆酒店集团实施品牌化运营。牙叉镇新高峰村驻村第一书记陶艮坤说:“项目运营后,每年会吸纳30多个附近的农户务工就业,带动群众增收150多万元。”
整村生态搬迁不仅是地理空间的转移,更是一场生态系统的修复行动。在位于南开乡的高峰村旧址,通过“林地置换+异地重建”的创新模式,原村7600亩核心雨林重归自然怀抱,搬迁区域采用乡土树种复绿,曾经被人类活动割裂的雨林廊道正在以令人欣喜的速度逐步恢复。
未来,新高峰村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延长菌菇产业链,挖掘民族文化,打造丰富多元的文旅产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进一步绘好文明村镇的幸福图景。(海南日报牙叉8月1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