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穿透百年古榕,洒在临高县皇桐镇居仁村的青石板路上。村口王氏宗祠前,几位老人正用临高话闲话家常,不远处的古银瀑布传来潺潺水声——这幅动静相宜的画面,正是这座南宋古村焕发新生的生动注脚。作为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居仁村以“山水为骨、文化为魂、产业为脉”,将沉睡的历史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走出了一条“旅游+产业”双轮驱动的乡村振兴之路。
山水为媒:自然馈赠激活旅游潜能
居仁村西侧的古银瀑布,素有“琼北第一瀑”之称。20米高的水流从平川断崖飞泻而下,水雾中常有彩虹若隐若现,瀑布下深潭与观音洞相映成趣,宛如《西游记》中的水帘洞秘境。“以前藏在深闺人未识,现在周末来打卡的游客能坐满停车场。”村旅游合作社负责人王绥文笑着说。
依托这一自然禀赋,居仁村修建了生态栈道,串联起瀑布、溪流与古村落核心区,沿途增设休憩凉亭与科普解说牌,既保护了原生植被,又让游客沉浸式感受“藤缠树、水绕村”的生态之美。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古银瀑布景区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40%,带动村里3家农家乐年均增收超10万元。
文化为魂:千年民俗唤醒乡愁记忆
“咚锵!咚锵!”每年正月十五,居仁村的元宵巡游总能点燃全村热情。秧歌舞、八音盅盘舞、舞狮队从王氏宗祠出发,沿村道一路行进至镇政府,巡游队伍中既有白发老者,也有返乡年轻人,花篮队的少女们挑着寓意丰收的彩篮,将延续数百年的“游公”习俗演绎得活力十足。
这份文化自觉,更体现在古村保护的细节里。居仁村对全村20余处明清古民居实施“微改造”,保留火山石墙体与木构梁架的原始风貌,同时将闲置老宅活化为民宿、非遗工坊。“我们的房子石头取自本地,几百年风吹雨打都结实,现在修旧如旧,游客住着舒服,我们也有租金收。”村民王菊英说,她家的老宅改造成“古村故事馆”后,年收入增加了3万多元。
产业为脉:三产融合铺就富民之路
“游客来了,不仅要留住人,更要留住消费。”皇桐镇党委书记陈圣灵介绍,镇里以“党建+”模式推动居仁村融入全镇沉香产业链,村民可参与种植、加工或在研学基地务工。在邻近的富雄村沉香良种示范基地,居仁村村民王录强正跟着技术员学习钩香技艺:“每月务工能挣4000多元,自家种的3亩沉香树,再过两年就能采收。”
这种“旅游引流+产业造血”的模式成效显著。2024年,居仁村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凤梨种植200亩,年产37万斤,借助游客集散中心直销,溢价达30%。村里还计划依托皇桐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沉香主题民宿与手作体验区,让“观瀑布、逛古村、品香茶”成为闭环旅游线路。
从沉寂的传统村落到活力迸发的美丽乡村,居仁村的蜕变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当夕阳为古银瀑布镀上金边,栈道上的游客与归家的村民擦肩而过,这座千年古村正以最生动的姿态,书写着新时代的乡村振兴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