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11月4日消息(记者 利声富)海风吹拂,稻浪翻滚。三亚市水稻国家公园品种展示评价基地,一片片饱满的稻穗随风轻摆,丰收气息扑面而来。11月4日,一场特别的“田间擂台赛”——2025年海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南部综合试验站水稻观摩会在此举行。通过专家田间鉴评、代表集中观摩与深入技术交流,科学筛选与推介一批适宜海南南部市县种植的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为粮食稳产增产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强劲科技动力。

11月4日,2025年海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南部综合试验站水稻观摩会在三亚举行。记者 利声富 摄
稻穗低垂的评价基地里,29个参展水稻新品种整齐划一,长势喜人。来自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省农业科学院、海南大学、三亚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等部门的水稻育种、栽培领域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专业田间鉴评。

11月4日,2025年海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南部综合试验站水稻观摩会在三亚举行。记者 利声富 摄
他们手持记录本,俯身细察,对每个品种的株型、抗倒性、穗型、结实率、病虫害发生情况等关键性状进行逐一“体检”和量化打分。时而拨开稻叶查看稻秆强度,时而数粒称重评估产量潜力。以直观、客观的田间鉴评方式,为新品种的筛选、推广应用提供最可靠的第一手数据。

11月4日,2025年海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南部综合试验站水稻观摩会在三亚举行。记者 利声富 摄
观摩现场,来自三亚、乐东、陵水等南部市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水稻种植企业、专业合作社等部门代表以及种植大户穿行田间,蹲下身观察稻穗的饱满度,轻捻叶片感受抗倒性,互相交流着各个品种的长势特点。
据三亚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技术员陈灿介绍,尽管评价基地里的水稻多次遭遇台风侵袭,出现田间淹水情况,但海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南部综合试验站及时采取有效管理措施,加强排水作业,所有展示品种均未发生倒伏,整体田间表现稳健。病害方面,不同品种间抗性差异显著,充分体现了各品种在不良气候条件下的特征特性与适应能力。
技术交流中,与会人员围绕品种的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就品种丰产性、抗性、适应性等特征展开交流。“这个品种抗倒伏能力较强,穗子也大,明年可重点考虑。”一位种植大户指着眼前的品种对身边的同行说。

11月4日,2025年海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南部综合试验站水稻观摩会在三亚举行。记者 利声富 摄
“现场观摩通过实地对比不同水稻品种的长势、抗性、产量潜力等表现,能为种植户、合作社和农技人员提供最直观的参考。”海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看禾选种”模式,不仅能引导科学用种,有效打通良种推广“最后一公里”,而且作为主推品种示范、推广,能带动农户增收、农业增效,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海南力量。
本次现场观摩由海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三亚市农业农村局主办,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省农业科学院、海南大学、三亚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三亚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三亚市海棠区农业农村局等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