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农业农村厅 助农商城
您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资讯

儋州光村镇泊潮社区:党建引领赴新程 “三色”旅游绘新景

   来源:儋州市融媒体中心   时间:2025-10-31 15:25:32

光村镇泊潮社区航拍图。儋州融媒全媒体记者羊文彪 摄

位于光村镇泊潮社区的黄金荣故居(中共儋县县委成立遗址)。儋州融媒全媒体记者 黎有科 摄

儋州市融媒体中心消息  金秋时节,天高海阔。

三面环海的光村镇泊潮社区滩涂上,清晨的朝阳,飞翔的海鸟,清新的海风,赶海人的身影,犹如一幅美轮美奂的油画。

今年以来,光村镇泊潮社区以党建为舵、以“红色、蓝色、绿色”三色旅游为帆,根据《儋州市推进和美乡村引领村建设工作方案》,聚焦“和美乡村布局优化、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多渠道促农增收、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提升”六项重点任务,锚定“好看、好玩、好吃、好文明”发展目标,大力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实现了从“冷清渔村”到“文旅打卡地”的蝶变,更蹚出了一条渔民转产增收、乡村全面振兴的特色路径。

党建领航:破题攻坚,筑牢振兴根基

“以前巷子里杂物堆得没处走,现在出门就是干净路,空气里都没了腥臭味!”“每年主题党日活动,很多单位都组织前来参观学习。”站在泊潮社区环海路,泊潮社区党支部书记张日万细数着身边的变化,脸上洋溢着喜色。谁能想到,如今村容整洁、设施逐步完善的泊潮村,曾因村巷杂乱、道路破损,慕名前来参观的游客望而却步。

这一切改变,源于一套党建引领的“组合拳”:今年以来,泊潮社区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提升与乡风文明培育工作,明确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建设、乡村治理等核心职责,每两周召开一次工作调度会,精准破解发展堵点;制定《泊潮社区人居环境整治30天推进作战图》,划分5个环境责任网格,每周开展“潮居净美·庭院争先”评比,80余名镇村干部、居民代表齐参与、共建设;以革命老区基础设施项目为抓手,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推进主干道及环海路改造、海带公园(含观海阶梯、休闲平台)新建等工程实施,为乡村蝶变按下了“加速键”。

此外,主动对接相关部门开展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整治工作,梳理规整空中乱拉线缆,拆除废弃电杆,消除安全隐患的同时改善村容村貌。针对环境短板,从“根”上发力,陆续开展集中整治行动,清理各类垃圾12吨、整治房前屋后乱堆乱放320处;依托1600亩红树林生态资源与环岛旅游公路,打造特色生态观光节点,令海岸线焕发新颜;通过硬件升级与常态化管护,村巷从“杂乱”变“清爽”,乡村从“宜居”向“宜游”进阶,稳稳守住了“三色”旅游融合发展的生态底色。

目前,泊潮社区2025年和美乡村建设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其中,已完成主干道两侧裸露路面硬化960米,环海路清表平整路基200米,海防路排水沟清理15%,整体施工进度完成50%。

光村镇泊潮社区道路硬化施工现场。儋州融媒全媒体记者何文新 摄

“三色”赋能:激活资源,打造富民产业

生态是乡村的“颜值担当”,更是发展的“底气所在”。走进泊潮社区,红色记忆、蓝色风情、绿色生态交相辉映,构成了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

红色铸魂,唤醒村民文化自信。1926年,革命先驱黄金容在泊潮创建儋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从抗日救亡到解放海南,红色基因在这里代代相传。如今,社区以保护修缮为核心,通过污水处理、道路硬化、海岸整治等工程,让老树、老路、老房“重述历史”,更串联起泊潮乡农会旧址、泊潮党支部旧址、中共儋县县委成立旧址(黄金容故居)及黄金容烈士纪念碑四处红色遗迹,让红色资源从“历史记忆”变成“旅游亮点”,既唤醒了村民的文化自豪感,更给乡村旅游注入了深厚的精神内核。

绿色打底,守护生态家底。依托1600亩红树林构建的生态屏障,社区打造红树林生态观光节点,将绿色景观与红色文化、蓝色海洋资源联动,形成“可游、可赏、可居”的生态旅游环境;以红树林生态优势为咸水鸭养殖提供天然保障,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双向共赢。

蓝色富民,点燃村民增收引擎。作为典型滨海渔村,泊潮拥有4.5平方公里辖区、漫长海岸线、天然港口,还有220艘渔船、1100亩养殖池、200亩咸水鸭养殖基地作支撑。过去,村民依靠传统捕捞、养殖谋生,人均年渔业收入不足1.5万元;2018年起,返乡人才成为产业转型的“领头雁”。

怀着振兴家乡的愿景,返乡大学生林琼玲创办儋州泊爱渔家休闲渔业有限公司,致力挖掘本地资源,推动乡村旅游发展。2024年,在光村镇政府乡村产业资金的支持下,泊爱渔家购买2艘休闲渔船,推出海钓、观光、赶海等体验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为公司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党员干部和学校师生在光村镇泊潮社区党史教育基地(黄金荣故居)参观时聆听讲解。儋州融媒全媒体记者林晓云 摄

伴随海南环岛旅游公路的通车以及政府、媒体与游客的持续推广,泊潮社区知名度进一步提升,游客接待需求日益迫切。2025年,泊爱渔家再次获得光村镇政府169万元的产业资金支持,启动建设了集游客中心、宴会厅、客房、咖啡厅及星空餐吧于一体的多功能民宿,接待能力与服务品质全面提升。

蝶变升级:从“外在美”到“内涵美”

“礁石缝里藏着小海螺,翻开石头可能有螃蟹!”每逢节假日的泊潮海边,游客们手持铲子、水桶,在滩涂间寻觅海味,欢声笑语洒满海岸。“在小红书刷到赶海项目,体验感远超预期,既能玩又能感受渔乡生活,太惬意了!”来自江苏的游客陈玺一家四口专程而来体验赶海后,对泊潮的旅游项目赞不绝口。

“现在社区名气越来越大,社区里有了人气,建设也越来越漂亮,我们也打心底里开心。”泊潮社区居民苏长女的话语里满是喜悦。如今的泊潮,早已不是昔日冷清的渔村。活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泊潮海龙舟,每年吸引游客超5000人次;规划“从渔船到餐桌”美食链,筹备海鲜美食节,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全服务链。截至目前,儋州泊爱渔家休闲渔业公司累计接待游客15万人次,年营收达200万元,带动农产品销售135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比2018年增长了8000元,真正让渔民吃上了“旅游饭”。

游客在光村镇泊潮社区海滩体验赶海捕鱼。(资料图)

“以前我主要靠打零工过活,收入不稳定。现在加入了儋州泊爱渔家休闲渔业有限公司,游客多的时候就去上班,带大家海钓、赶海,工资按出勤次数算,能实实在在贴补家用。有时候捕到新鲜海鲜,游客看着喜欢也会直接买走,自己又多了一笔收入。现在来泊潮的游客越来越多,我们的日子真是越过越有滋味。”泊潮社区居民林四笑着介绍道。

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在光村镇政府的支持下,儋州泊爱渔家休闲渔业有限公司分三期推动产业升级:一期带动50余名渔民转型为赶海向导、厨师,月增收超3000元;二期借助70万元乡村振兴资金购置2艘休闲渔船,新增海钓、邻昌礁游玩项目,解决20余人就业;三期在建的综合多功能厅,还将新增民宿、餐饮岗位30余个,让“靠海吃海”的传统,升级为“靠海兴游”的新图景。

从环境到产业,从人气到民心,泊潮社区实现了“三大蝶变”:环境上,从“脏乱差”变为“洁净美”,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生态村;产业上,从“单一渔业”变为“红+蓝+绿”融合的文旅产业;人气上,从“冷清渔村”变为“文旅打卡地”,节假日日均接待游客超300人次。

渔民从“捕鱼人”变为“旅游从业者”,日子越过越红火,真正实现了从“环境美”到“生活美”、从“一处美”到“一片美”、从“外在美”到“内涵美”的跨越。如今的泊潮,村景焕新颜、新风扑面来,一幅“记得住乡愁”的和美乡村动人画卷,正缓缓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