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自贸港 委员在行动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黎鹏
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推开实验室的门,一股温润的药香扑面而来。身着白大褂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海口综合实验站站长戴好富正带着团队成员,熟练地用仪器设备解析沉香成分。
“海南沉香自古以来备受推崇,有着‘万香之首’和‘香中王者’的美誉。”戴好富告诉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团队在深入研究沉香效用的基础上,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目前已开发70余款功能性健康产品。”
2024沉香花梨国际大会展出的沉香制品。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达延 摄
自2004年起,戴好富开始涉足沉香研究。21年来,他带领的科研团队不断壮大,研究内容也从一开始的沉香品种选育逐步扩大到沉香全产业链,涵盖效用挖掘、新产品研发和品质鉴定等领域。
作为省内最早开展沉香良种选育的团队之一,戴好富团队历经多年努力,突破沉香种苗繁育关键技术,选育出“热科1号”“热科2号”等系列良种。“其中三个品种均具有易结香、产量高、品质好的特点,特别是让结香时间缩短到5年半至6年。”戴好富介绍。
针对沉香市场上产品鱼龙混杂、造假售假层出不穷的不良现象,戴好富和团队建立了全球第一个沉香特征性成分质谱数据库,并探索出成熟高效的沉香品质鉴定方法。该团队还配合政府部门制定了我省《沉香鉴定》和《沉香质量等级》地方标准,这也是全国首次由政府部门组织制定并发布沉香鉴定、质量等级地方标准。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戴好富将履行委员职责使命和做好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力量。去年,超强台风“摩羯”过境海南后,戴好富第一时间组织撰写台风后沉香树救灾指南,并下沉一线指导沉香种植企业和种植户恢复生产,得到广大农户的认可和称赞。
长期到民族地区开展科研工作,让戴好富对我省民族医药发展现状有着深刻的认识。“随着槟榔、沉香等经济作物的效益日益显现,不少民族地区正开展大规模种植,在这个过程中难免忽略了对一些民族医药种质资源的保护。”他说。
对此,戴好富聚焦加强海南苗药种质资源保护撰写相关提案,建议加快启动对苗药种质资源的抢救性保护,为日后开发利用做好储备。
“我的建议得到省政府有关部门的认可,并推动多方积极开展苗药种质资源收集和整理。仅我们团队今年就已收集了400多种苗药。”戴好富说。
戴好富表示,在今后的委员履职中,将继续深入一线调研,广泛听取基层意见建议,梳理民族医药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并结合自身专业特色积极建言献策,通过提案、社情民意等形式反映给相关政府部门,助推民族医药产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海南日报海口10月16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