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琼山区旧州镇的雅蔡冷泉,感受一份天然的清凉;到秀英区石山镇三卿村,探索古村风貌的魅力;来美兰区灵山镇溪头村,体验田园生活;在龙华区新坡镇的潭丰洋湿地科普中心,享受欢乐亲子时光……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海口乡村游再次火热出圈,迎来一波客流高峰,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把目光转向乡村,奔赴一场独特的乡土文化之旅。新消费场景、新业态项目让乡村从“观光打卡地”变成“深度体验场”,流量节节攀升的同时,更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经济增量”。
10月2日,在潭丰洋湿地科普中心,市民游客进行扎稻草人比赛。记者 石中华 摄
□记者陈晓洁 陈歆卓 李欣 陈丽园
活动多样
解锁乡村新体验
10月3日,作为2025海口艺术周系列活动之一的“万年火山,古村寻韵”火山古村文化周,在秀英区石山镇三卿村启幕。
活动当天,“火山古村寻宝奇遇记”吸引大批游客手持地图穿梭于古村巷陌,在完成闯关任务、与NPC趣味互动中,深度探寻村落每一处历史印记;非遗DIY体验区内,东山草编、秀英剪纸在游客指尖被赋予全新形态;黎苗服饰换装体验让参与者融入古村景致,自由取景间感受非遗与古村风貌融合的独特魅力。
10月3日,游客在秀英区三卿村游玩。记者 石中华 摄
一系列的深度互动体验,仿佛引导游客一步步揭开古村“面纱”,让乡村游不再是简单看看风景,而是逐渐迈向“沉浸体验”的升级模式。
当天,美兰区旅文局组织机车爱好者开展了一次“骑”妙之旅,一支由37辆机车组成的骑行队伍穿梭于辖区多个乡村,通过一场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巡游,为假期增添一道独特的流动风景线。
在灵山镇溪头村,追溯古琴文化,饱览湿地风光;在北港岛,畅快地环岛骑行后,走进村史馆聆听渔村岁月的故事;在东寨港红树林旅游区,漫步于栈道上,探寻生态的奥秘;在曲口渡口,触碰生蚝文化与海洋文明,感受面朝大海、生生不息的渔家智慧……这场巡游活动,将机车文化与乡村文旅、生态保护与科普研学主题深度融合,是一次深度感受美兰自然生态之美、历史文化之韵的独特体验。
10月4日,溪头古琴文化村的荷塘里,挖藕大赛吸引近百组家庭展开一场充满欢乐的“藕王”争夺战。记者杨鹤 通讯员李昭阳 摄
在海口,一个个乡村正在蜕变,一个个新时代的“归园田居”故事正在发生。游客既能在传统村落中饱览乡村美景、体验非遗项目,也能在这一方小天地寻得一份假期的“松弛感”。
在琼山区旧州镇的雅蔡冷泉,不少游客来此钓鱼戏水、饮茶休闲,享受惬意的假日时光。“这里离海口市区近,听说泡冷泉对身体好,特意带家人过来体验。”市民梁先生坐在冷泉旁的咖啡驿站,看着池内戏水的孩子笑道。
冷泉水不仅带来清凉,其浇灌的冷泉芋头也大受欢迎,不少游客在泡冷泉的间隙,点上一份清蒸芋头。旧州镇雅秀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蔡汝再介绍,假期雅蔡冷泉每日游客接待量达到800至1200人次。
寓教于乐
走进田园乐趣多
“把稻穗压紧,再缠两圈草绳!”10月1日,龙华区新坡镇潭丰洋湿地科普中心内一派热闹景象,2025海口艺术周系列活动——潭丰洋手工稻草艺术展正式启幕。扎稻草人比赛、捉泥鳅、扎染等丰富活动吸引了许多家庭前来参与,在亲子协作间亲近大自然、体验艺术魅力。
在扎稻草人比赛环节,家长和孩子分工协作,选草、绑绳、装饰,忙得不亦乐乎,欢快的笑声此起彼伏。“平时工作忙,很少有机会和孩子这样亲近自然、体验手工艺术。今天既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又增进了亲子感情,特别有意义。”市民张先生说。
同样作为2025海口艺术周系列活动的昌学“我绘家乡”主题漫画创作活动在龙华区龙桥镇昌学村举行。40余名孩子散坐于大榕树下,在火山石墙环抱中,开启户外漫画创作课。他们将古民居、参天大树、动漫小镇等场景“搬”进画里,每幅作品都充满想象力。
一子落,满盘活。近年来,海口各乡村积极盘活田园资源,打造“田间课堂”“农趣体验”等特色项目,让青少年可以在摸泥土、认作物、学农活中,把课本知识变成可触摸的生活体验,让亲子时光在寓教于乐中绽放更多光彩。
去云龙镇拔萝卜、赴灵山镇争当“莲藕小博士”、到东山镇野外探险……假期里,小朋友陈思瑶的乡村体验日程被排得满满当当,足迹遍布海口多个乡镇村落。
“孩子平时总追着问‘莲藕为什么有很多孔’‘茶叶怎么变成茶包’,以前只能查资料来回答,这次带她参加石头果园户外机构组织的乡村活动,跟着农户下田挖藕、进茶园采茶,听农技员现场讲解,这些‘为什么’都有了鲜活答案。”家长季玲玉十分欣慰,“孩子还会跟我们分享这几天的趣事,回来吃饭也不挑食了,乡村田园真是最好的自然课堂。”
业态融合
乐享文旅打卡地
全球水果、奇花异草、流觞曲水……假期里,位于云龙镇的全球花果之旅生态景区吸引了不少游客。在以全球五大洲命名的热带优异水果展示区内,游客们一边欣赏奇花异果,一边品尝木鳖果、黄晶果等珍奇水果。
琼山区云龙镇的全球花果之旅生态旅游景区内,市民游客感受生态之美。记者苏弼坤 通讯员龙泉 摄
金棕榈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少华介绍,园区以全球花果资源为纽带,建有研学休闲度假区、热带植物种质资源基因保存库、种苗科研繁育区等,是一个集引种育种、科研繁育、产业服务、研学文旅于一体的农业种业科研文旅综合示范园。目前,园区已从全球引进收集4000多种珍稀热带植物种植资源,其中新奇特优热带水果种质资源达800多个品种,未来将逐步开放漂流河探险、热带水果研学课堂、特色民宿等多元体验项目,为游客带来更丰富的游玩体验。
10月3日,游客在荣山寮村风景秀美的海边沙滩吃烧烤。记者 石中华 摄
荣山寮村则上演着另一番热闹——白天可扎进海湾体验皮划艇、桨板等水上运动,累了便去临海民宿、文艺餐吧点一杯椰子冰饮歇脚;傍晚坐在沙滩上,伴着落日余晖听驻唱歌手弹唱民谣;入夜后,沙滩鱼市亮起暖黄灯火,刚靠岸的渔船上,螃蟹、海虾鲜活跳动,游客们挑着新鲜渔获,转头就能到村里的餐馆加工烹饪,就地品尝这一口鲜。
“白天赏渔村景色,傍晚看落日听歌,晚上还能吃上美味的海鲜,从早玩到晚不重样,这种‘全链条’融合体验很不错。”游客林海文满心欢喜。
乡村好风景里孕育着“好钱景”,多重“混搭”催生了更多新场景。在灵山镇溪头村,同样融合了垂钓、露营等多元业态,让整个村子野趣满满、其乐融融。
在荷塘里,游客们赤脚入塘、俯身探寻,开启一场挖藕大赛;充气泳池内水花四溅,孩子们赤脚挽裤,与灵活的鱼儿展开“追逐战”,一片欢声笑语;迈雅河畔的垂钓区则是一番静谧景象,波光粼粼的水面旁,垂钓爱好者静坐等待鱼儿上钩;当夜幕降临,露营地亮起星星点点的灯光,烧烤的香气弥漫在晚风中,游客们围炉而坐,翻烤食材、畅谈趣事,远处隐约传来悠扬的古琴声,为这一天画上圆满的句号。
“近年来,溪头村引进了多元业态,并盘活资源新建了民宿。每逢假期,民宿基本是满客状态。”海南溪头古琴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海蓝告诉记者,多元立体化、特色鲜明的业态矩阵,不仅让古村重焕生机,也成了带动村民增收、文旅消费提质的新引擎。
从“单一观光”到“多元体验”,从“日间游玩”到“全时消费”,如今海口乡村文旅正不断丰富消费场景、延伸产业链条,不仅让游客找到了“向往的生活”,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活力。未来,海口将继续深耕乡村文旅业态融合,让更多乡村焕发生机,绘就全域旅游的美好画卷。
记者手记 | 告别“千村一面” 方能以“特”制胜
□记者陈晓洁
这个国庆中秋假期,海口乡村游“热”力十足,游客在乡野垂钓、采摘、露营、做手工,感受最淳朴的民风民情,品味乡村慢生活。
海口乡村游之所以能成为节假日“流量担当”,核心在于“特色化”“差异化”的精准破局,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特色招牌”,避免陷入“同质化”困境。
灵山镇溪头村建设古琴文化体验馆,并引入露营、越野车、皮划艇等多种游玩项目,将古琴雅韵与现代休闲业态结合;西秀镇荣山寮村更是走出了一条传统渔村转型蜕变的新路径,既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也为游客提供了亲近自然的新选择,已然成为众多滨海乡村探索发展路径的“航标灯”。这种“一村一特色”的发展思路,让每个乡村都有了独特的“性格”,自然能持续吸引游客“打卡”。
除此之外,海口乡村游还可在业态融合方面做更深文章,推动发展“文化+旅游”“康养+旅游”“体育+旅游”“交通+旅游”等多种形式,守住“特色”之本,注入“融合”动能,让乡村游从“一时热”变为“长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