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五指山,层峦叠翠,生机盎然。牙胡梯田中,农旅融合结出硕果,承载着老书记内心的期盼;水满乡茶山上,碧浪翻涌焕发新芽,映照着新书记笃行的路。今天,我们走进这两个村寨,聆听新老驻村第一书记的“接力”故事,感受乡村振兴初心在青山之间的传承与延续。
牙胡村的快速蜕变,始于驻村第一书记王会明的到来。2023年7月,他初到村庄时,农旅融合项目刚刚启动,面对梯田荒地闲置、水利设施老旧的困境,王会明迅速组织起党员先锋队,带领干部兴修水利破解梯田缺水难题,并带头认领地块,发动党员分片复垦撂荒土地,让沉睡的牙胡梯田重焕生机。正是这种“党员作表率、群众齐跟进”的扎实作风,为牙胡村推进农旅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
毛阳镇牙胡村原驻村第一书记王会明:我们工作的重心就是抓梯田旅游,壮大村集体经济。现在看来,农旅游融合这条路走对了,来牙胡的游客也多了起来,带动了农民参与,解决了村里的部分村民就业。更重要的是,村集体经济有了显著的增长。我们也从收益中拿出一部分给村民分红,让大家共享发展的成果。这两年,运用新媒体,我们积极向外推介牙胡,举办了不少的农耕体验和民俗节庆活动,反响都很不错,吸引许多游客前来,进一步提升了牙胡梯田的品牌知名度。
如今,牙胡梯田上不仅是种粮食更是种风景,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也发生了巨大改变,越来越多在外务工的村民选择返乡,在家门口就业创业。
毛阳镇牙胡村村民王海冰:在外面打工也是为了挣钱,回来也是为了挣钱,当然选择在家门口挣钱。
毛阳镇牙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成辉:这两年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我们农旅融合项目,给村里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我们去年的村集体收入就有188万元。
牙胡村党员带头攻坚、盘活资源的经验,正成为水满乡新村村驻村第一书记杨余学习的范本。刚到任的他,一边走访调研,一边谋划新村村的振兴路径,努力寻找属于新村村的“特色密码”。
水满乡新村村驻村第一书记杨余:我觉得驻村第一书记的职责使命,首先是要建强组织堡垒,第二个我觉得还是要为民服务,争取让老百姓的“钱袋子”要鼓起来。
依托新村村的生态底蕴和茶产业基础,杨余迅速明确了发展思路,要先巩固优势产业,再借文旅与电商东风扩大影响力,让新村村的好风景变成实实在在的好“钱景”。
水满乡新村村驻村第一书记杨余:对未来村里的产业规划我觉得第一个核心还是我们的大叶茶,要把这个有机生态茶园做大做强,第二个方面就是依托我们现在刚建成的民宿,做好我们村里的文旅基础设施的建设,把我们村庄最美的景色奉献给我们的游客,第三个就是我们电商平台和自媒体一些途径,包括抖音和微信的视频号,也是想通过这些途径把我们村里的名气打出去,让很多的游客可以过来。
从牙胡村党员带头兴修水利、复垦荒地,到新村村聚焦茶旅融合稳健发展;从王会明的“深耕细作”到杨余的“稳扎稳打”,村寨的资源不同、方法各异,但驻村书记们扎根乡土、党员带头、为民造福的初心始终未变。在五指山的乡村振兴道路上,这样的“接力”仍在继续,一个个村寨正朝着产业兴旺、村民幸福的方向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