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7月17日消息(记者 鲁启兰)如何管好、用活村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直接关系到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和农民切身利益。近年来,昌江黎族自治县聚焦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的痛点难点,创新推出“小切口整治”模式,通过“全数据监管、全过程把控、全覆盖清理、全方位立制”的精准组合拳,着力构建规范透明、安全高效的监管体系,为村集体资产安全增值保驾护航,群众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
记者了解到,昌江将科技赋能作为突破口,为“三资”监管注入强劲动力。一方面,通过整合土地资源数据,在完成全县46.12万宗、103.39万亩农村集体土地资源清查基础上,融合国土“三调”、所有权确权等数据,形成土地监管“一张图”并接入省“机器管‘三资’”平台,实现“以图管地”精准化。另一方面,对价值1.22亿元的集体资产进行全覆盖核查,生成“资产电子身份证”,实现“以码管物”可追溯。在资金监管上,昌江还采取“县级统筹、乡镇收集、银行排查、专人录入”模式,将1156个村集体经济组织银行账户、3.1亿元集体资金全部纳入省级平台监管,确保资金流向透明可控。
与此同时,管理流程也同步优化。在村级代理记账全覆盖基础上,深化“组财镇管”机制,将服务延伸至所有组级集体经济组织,成功查处并追缴账外资金18.122万元;推行“阳光交易”模式,依托昌江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完成3宗集体资产交易,最高溢价率高达236%,有效促进了资产保值增值;村级收支通过省级“机器管‘三资’”平台规范办理,累计处理业务3251笔、金额4352.09万元,做到“线上留痕”、全程可溯,大幅提升了监管效能。
昌江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昌江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夯实日常监管基础的同时,昌江还将矛头直指历史遗留的“三资”管理顽疾和制度短板,力求标本兼治。针对“两超一不”问题合同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共甄别问题合同419宗,完成整改364宗,追回被拖欠租金444.6万元,收回集体土地1717亩,将平均租金从67.05元/亩上调至227.09元/亩,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19.8万元。同时严查违规侵占集体资源资产、挪用资金等行为,形成有力震慑,净化基层治理环境。
为巩固来之不易的整治成果,从根本上堵塞漏洞,昌江及时建章立制,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报账工作规范》和《实物资产清查移交办法(试行)》,明确财务报账、资产移交等操作标准;针对土地流转中的乱象,制定《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审议稿)》,创新建立合同备案、履约承诺、信用公示三项机制,为集体土地流转套上了“规范缰绳”,确保长效管理机制落地生根。
通过“小切口整治”的系列创新举措,昌江有效解决了村集体“三资”管理中的沉疴旧疾,不仅保障了集体资产的安全和增值,更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为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而持续的新动能。昌江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三资”管理改革,完善有关管理制度办法,健全协同监督机制,把工作成果转化为做强集体经济的动力,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