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革命老区根据地和“十二五”规划重点村,加来镇贤龙村以党建引领为抓手,通过生态保护、产业升级、文化赋能,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走进贤龙村,百年古榕浓荫如盖,凉亭长廊与莲花塘相映成趣,塘中观赏亭静立。村庄紧邻225国道,交通便利,却始终坚守“不挖山、不填湖、不砍古树”的生态底线。村内保洁员常态化维护环境,垃圾分类亭和建筑垃圾集中处理机制保障了村庄的整洁有序。
近年来,贤龙村完成了道路硬化、厕所革命、亮化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供水供电和通信网络全覆盖,村民幸福感显著提升。
加来镇贤龙村委会村民王国粮说:“现在我们村确实很干净,住在这里很舒服。”
生态保护不止于“洁”,更在于“续”。贤龙村通过优化水利灌溉设施、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实现了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取得了田园景观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在产业发展上,贤龙村以2164亩冬季瓜菜种植为主,主要种植水稻、辣椒、南瓜等作物。村民们积极参与农技培训,不断提升种植水平。
作为“一核两委一会”制度的践行者,贤龙村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完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村民议事协商”等制度,确保干部做事有章可循,群众利益有效保障。
加来镇贤龙村委委员王代芳说:“我们狠抓组织建设,旨在激活村级组织活力,动员村民广泛参与,共建共享整洁家园。贤龙村还通过“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等活动,激发群众创业热情,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逐年提升。”
从规范农房建设管理到落实“门前三包”;从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到完成厕所革命;从义务教育全覆盖到排球场、文化室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这些看得见的变化,源于制度力量的坚实支撑。
作为革命老区,贤龙村深挖红色文化底蕴,不仅注重挖掘保护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更依托文化室、篮球场、乡村舞台等阵地,常态化开展文体活动。
加来镇贤龙村村委委员陈英妹说:“我们将继续守好生态底线,抓牢治理主线,激活文化引线,让贤龙村不仅是宜居的家园,更是兴业的热土。”
贤龙村的实践生动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如今,这个革命老区村庄正在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上,续写着新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