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农业农村厅 助农商城
您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产业发展

南国智库·昌江观察 | 昌江芒果之乡的进阶之路

   来源: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   时间:2025-07-29 13:59:32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记者 鲁启兰

在海南岛西部的昌江黎族自治县,盛夏的阳光洒向连绵的芒果园里,每到丰收时节,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枝头,空气中弥漫着热带水果特有的浓郁甜香。昌江,这片素有“中国芒果之乡”美誉的土地,种植历史可追溯至唐宋年间,其得天独厚的干热气候,成为芒果积累糖分的黄金环境。如今,全县芒果种植面积达4.7万亩,年产量超过2.28万吨,拥有20多个芒果品种,是全国优质芒果主要生产基地之一。

然而,盛名之下亦有隐忧。面对近年来省内外产区崛起带来的激烈竞争,“丰产不丰收”“销路不畅”的压力如同芒果树下的阴影,考验着这片土地的智慧。面对挑战,昌江没有固守传统,从科技赋能的品质提升,到电商搭建的产销桥梁,再到文旅融合的品牌塑造,昌江不断寻找破局之法,推动千年芒果之乡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昌江梁明章芒果园。记者 鲁启兰 摄

在田间 以科技手段优化种植管理

品质是农产品立于市场的根本。面对消费者对绿色、健康、优质水果日益增长的需求,昌江芒果产业的突围,首先从生产端的“科技革命”开始。

近日,在乌烈镇种植户梁明章的三百亩芒果园里,景象繁忙而有序。工人梁河浩和同伴们正熟练地进行芒果管护工作,精细的修剪和套袋管理贯穿整个生长季。“透气通风好,卖相和口感都更有保障。”梁河浩说。果园里种有红玉、贵妃、台农等多个品种,常年销往北京、山东、宁夏、两广等地。采收高峰时,果园每天需要70~80人同时作业,为周边提供了充足的就业岗位。

梁明章芒果园中的蓝黄板绿色防控。记者 鲁启兰 摄

2024年,梁明章果园的100亩地,被选为“昌江2024年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补助项目农药化肥减量增效集成技术核心示范区”,昌江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技术团队在此示范推广了多项绿色科技。其中,蓝黄板绿色防控技术达到病虫害防治的显著效果,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施肥系统则如同为果树安装了智能“营养输送带”。“应用这些技术后,果皮的光洁度和均匀度明显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林先山指着树上色泽均匀、果皮细腻光洁的芒果介绍。

技术的应用生效,减少了化学农药的用量和成本,降低了土地污染风险,示范区的芒果产量和品质较往年同期大幅提升。梁明章芒果园技术员符文平透露,他们今年还精选了一万斤芒果,尝试出口到俄罗斯市场,拓展国际销路。

科技改良后的昌江芒果表皮光滑色泽均匀。记者 鲁启兰 摄

梁明章果园的实践,映射着昌江全县推动芒果产业科技升级的系统努力。为破解长期存在的土壤板结硬化、科技推广滞后等难题,昌江多管齐下,通过深化与海南大学、省农科院、热科院等科研院校等“县校合作”,将前沿的栽培管理技术不断引入田间;大力培育华超芒果基地等现代化农业试验示范点,以及建设国家级和省级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发挥“以点带面”辐射效应;定期开展产业技术培训,提升种植户的科技助农意识和应用能力。

科技的不断注入,让昌江芒果的“香甜”底蕴更加醇厚,核心竞争力日益增强,同时也收获了市场的回应。今年4月,一批重达4.2吨的本地优质芒果从昌江山源种养专业合作社启程,成功出口乌兹别克斯坦,标志着昌江芒果首次叩开中亚市场的大门,这不仅是昌江芒果品质获得国际认可的证明,更是产业升级迈向更广阔天地的坚实一步。

在线上 电商平台架起“云端快轨”

解决了“种得好”的问题,“卖得好”成为另一道关键考题。当我们把目光转移回国内市场,如何让千家万户便捷地分享这份“昌江甜”,电商正成为关键的新引擎。

过去,昌江芒果销售大部分依赖传统线下渠道,信息不对称、流通环节多、丰年价低伤农等问题突出。特别是对于像峨沟村这样以芒果为“一村一品”支柱产业的村庄,年产量达1688吨的销售压力曾让果农们眉头紧锁。

转机发生在村委会主动拥抱电商大潮之时。峨沟村敏锐地抓住了电商发展的机遇,依托村级电商服务站,与各大电商平台建立深度合作,引导果农从“等客上门”的传统思维,转向主动“触网”的“线上卖”新模式。

在峨沟村电商服务站,工作人员正在把芒果搬运到物流车中。记者 鲁启兰 摄

如今,每当芒果成熟时,峨沟村电商服务站便成为峨沟村热度最高的地点之一,果农们将清晨采摘的芒果精心分拣、打包、贴单,物流车频频光顾将一箱箱金黄饱满的芒果运往全国各地。“以前卖芒果,要么自己跑出去找市场,要么眼巴巴等着老板上门收。现在可好了,在村里服务站就能直接发货,当天就能寄走,再不用出村折腾了!”村民张华念的喜悦溢于言表。

电商的另一个好处还在于“去中间化”。通过服务站这个枢纽,优质的昌江芒果得以直接对接全国消费者,减少了层层分销的加价环节,果农的收益空间得到了切实保障,“钱袋子”实实在在地鼓了起来。

峨沟村果农打包好的芒果,即将运往全国各地。记者 鲁启兰 摄

峨沟村的例子,是昌江拓展芒果销售渠道战略的缩影。近年来,当地着力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立体流通网络。线上方面,除了村级服务站模式,政府亦积极鼓励农户通过合作社自建网店,同时以直播带货、搭建助农销售平台等多种方式,拓宽销售渠道;线下则以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牵头,与一线城市的大型农批市场建立更稳固的直供关系,同时完善和升级产地批发市场与专业市场,为果品流通提供多元化、可持续的实体支撑。

通过电商这条“云端快轨”,昌江芒果的鲜甜能迅速送达五湖四海的消费者手中。不仅如此,为破解鲜果集中上市压力、延伸价值链,昌江还积极谋划向产业链下游延伸。例如扶持昌江广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打造芒果产品深加工生产线,配套发展预冷保鲜与仓储物流;海南洲洲顺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建成的冻干工厂,将芒果的香甜浓缩锁入轻脆的冻干产品;昌江世宇实业有限公司推进的海垦果蔬西部食品加工项目,则专注于芒果的削皮去核、榨浆灌装,为果酱、果汁等深加工提供原料基础……

在未来,多元化的芒果加工品将通过同一张电商网络,触达更远的市场、创造更丰厚的价值,为昌江芒果产业抵御市场波动筑起更稳固的根基。

塑品牌 深化“芒果+”融合发展

在拓展产品形态和销售渠道的同时,昌江还将目光投向了品牌建设。为此,2023年,“昌廪食”农产品公用品牌正式发布,“昌江芒果区域公共品牌”作为其核心子品牌被重点推介,这标志着昌江芒果品牌化建设进入系统化、规范化运作的新阶段。今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对“昌江芒果”予以地理标志产品认定,更是推动品牌建设迈上了崭新台阶。

深化果旅融合是昌江芒果品牌化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夏品芒果香”系列活动的策划正是这一战略方向落地的精彩体现,更是昌江精心打造的全域全季全时旅游品牌“春赏木棉红、夏品芒果香、秋游棋子湾、冬登霸王岭”中不可或缺的夏季篇章。近年来,昌江依托这一核心旅游品牌,结合得天独厚的自然与文化资源,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将芒果产业深度融入多元化夏季旅游场景中。通过举办体育赛事、策划文化体验活动、开展研学采摘项目等多种形式,将“昌江芒果”的品牌魅力,深深植入游客对昌江夏季的美好记忆和整体旅游体验之中。

游客在昌江芒果园体验采摘。昌江旅文 供图

目前,昌江芒果品牌传播的触角还在延伸至更广阔的平台。依托百年古芒果树资源,打造芒果主题公园,进一步挖掘芒果文化的内涵与价值;结合海南环岛旅游公路与海南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昌江路段,策划推出特色旅游线路有机串联芒果采摘点等,将昌江芒果品牌融入更广泛的旅游消费场景中;强化与知名电商平台及社交媒体KOL(网红)的合作,策划系列线上营销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让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日益提升的品牌价值正转化为招商吸引力。随着“昌廪食”公用品牌、“昌江芒果”地理标志影响力的扩大及文旅融合带来的热度,昌江芒果产业的投资价值将得到进一步显现。记者了解到,当地正瞄准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培育、冷链物流、科技合作等关键环节,开展精准招商,旨在引入优势资源,共同推动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高值化发展,致力于将品牌优势切实转化为产业动能和农民收益。

昌江芒果之乡的旅程,是一场静水深流般的蜕变。田间科技的默默深耕、电商网络的悄然延伸、品牌价值的点滴积淀,如暗流般渗透产业链每个环节,流向一个更具韧性、更富效益的未来。

然而,昌江的探索远未抵达终点。产业标准化、精深加工、市场波动等课题仍需持续的力量去疏通和引导。这条芒果之乡的进阶之路,是一条从历史深处走来、正在当下奋力开拓、并将坚定迈向未来的长路。昌江带着过往的耕耘与收获,将在乡村振兴的宏大叙事里,书写下更具活力的新篇章。路虽远,行则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