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曹马志
日前,万宁大洲岛,海阔天空,水上养殖渔排已是一派忙碌景象:数十位渔民一块开展装载作业,先合力拉网,将一网网活蹦乱跳的章雄鱼苗打捞出水,再转运登上“第二十一住宝丸”日籍渔船上,将鱼苗陆续投入到早已虚位以待的蓄鱼舱内,鱼儿活跃激荡起阵阵水花。
海南万宁大洲岛水域,一艘载运16万尾章雄鱼苗的外籍渔船驶向日本。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茂 摄
一尾鱼能打开怎样的新天地?在海南,章雄鱼生于蔚蓝大海,跳跃欢腾,“游”出产值过亿元的产业,成为海南外贸中的特色水产“名片”。据海口海关统计,今年海关共监管海南章雄鱼苗出口41批次,527.25万尾,货值约1.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59%、17.90%、42.60%。
“中国出口的章雄鱼苗中,每10尾,至少有7尾来自海南。”海口海关所属文昌海关副关长林泳麟告诉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海南章雄鱼苗养殖主要集中在万宁大洲岛临时开放水域,而章雄鱼苗出口已成为文昌海关辖区的特色业务,整体出口量占全国的七成以上。
好水出好鱼。林泳麟深知,章雄鱼苗作为洄游鱼类对水质、水温极为敏感。而海南万宁等东部海域成为章雄鱼苗生长的“天选之地”——这里海域水质清澈洁净,气候适宜,章雄鱼青睐在此繁殖生产。
“每年冬季章雄鱼苗成群游到该海域过冬产卵!”常年从事章雄鱼苗出口的万宁鸿洋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小刚说,海南渔民开展适度捕捞后,通过网箱科学养育,“经过一段时间围养的章雄鱼苗成长周期短、品质好,成活率高,备受日本养殖户的青睐。”
好鱼需“游”得快。作为主打出口的水产品,章雄鱼苗要“出国”,必须要经过海关的“体检”,确保符合出口监管标准。但是,鱼苗对水温环境要求较高,“体检”的效率直接影响鱼苗的成活率,进而影响企业出口的收入。
“既要‘管得住’,也要‘放得活’!”文昌海关监管科干部云金玉说,针对企业实际诉求,该关在确保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对出口鱼苗创新实施“视频监装+随机抽查”的监管方式,借助“智慧海关”,更高效监管,保障出口章雄鱼苗极速通关。同时,设立鱼苗出口“绿色通道”,将监管现场从开放口岸前移至鱼苗养殖区域,为出口企业提供“提前申报”“预约通关”“船边验放”“海上监装”等一整套海关组合式服务。
新方式带来新变化,宋小刚的感受大不同:以前,企业要想顺利装船出口,需要先经过海关的现场人工监管查验。海关关员从文昌清澜港附近的办公点出发,驱车130多公里、耗时近2小时才能到岸边,再转乘渔船到水上鱼排装载作业区,如果碰到大雨天,时间会更久;现在,海关远程智慧监管,关员可直接在屏幕前开展监装作业,有效提升了监管效能。
章雄鱼也被称为鰤鱼,是日料里的顶级食材。根据日本进口商反馈,采用新模式后,海南章雄鱼苗损耗减少30%以上,平均下来每船可提早装船约90分钟,每船次综合费用降低超3500元。
“一尾鱼,变身海南水产出口名片!”宋小刚说,监管方式的创新变化,不仅节约了企业的成本,增加企业出口效益,还提升了海南水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赢得了更佳的外贸好口碑。据悉,海南章雄鱼苗出口历史已超过40年,出口品质获得国外客户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