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乡村振兴局 助农商城
您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政策要闻

沿着总书记考察海南的足迹 | 南繁热土育良种 海南加快建设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

   来源:海南日报   时间:2022-06-10 07:24:00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沿着总书记考察海南的足迹

点击查看视频

  ■ 海南日报记者 李艳玫

  牢记嘱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良种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要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海南热带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十分宝贵。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是国家宝贵的农业科研平台,一定要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

  场景回放>>>

  2018年4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冒着30多摄氏度的高温来到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习近平总书记沿着田埂走进“超优千号”超级水稻展示田,察看水稻长势,同袁隆平院士等农业科技人员亲切交谈,了解水稻育制种产业发展和推广情况。听到我国科研人员培育的超级杂交稻品种屡创世界水稻单产最高纪录,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高兴。

  如今,每年有来自全国的800多家“育、繁、推”相关种业企事业单位超8000名科技人员来海南从事南繁工作。

  截至目前,在南繁开展育种制种的科研工作者累计超过62万人次。

  在我国已审定的4.9万个农作物品种中,70%以上经过南繁培育。

  日前,俯瞰位于三亚国家水稻公园的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记者 武威 摄

  6月,位于三亚的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里,青山成群,禾苗青青。这片土地拥有独特的光和热,科研成果正在这里孕育,南繁奇迹在此接连发生。

  2018年4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时强调,海南热带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十分宝贵。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是国家宝贵的农业科研平台,一定要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使命展现新担当。近年来,海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高标准实施《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建设规划(2015-2025年)》(以下简称《建设规划》),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已基本成为服务全国的用地稳定、运行顺畅、监管有力、服务高效的科研育种平台,为加快建设“南繁硅谷”打下扎实基础。

  使命 抓紧培育优良品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6月初,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长沙本部基地内,结束“南繁之旅”的育种材料,被播撒在一格格水田里。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何强告诉海南日报记者:“这次我从海南带回近5000份种子材料,本季在长沙种植收获后,我将从中择优带往海南,进行新一轮南繁育种。”

  “追着太阳跑”,是育种人的常态。

  每年,何强都开启湖南长沙、海南三亚“双城”工作模式,把汗水挥洒在稻田里,潜心研究培育杂交水稻新品种。目前,每年有来自全国的800多家“育、繁、推”相关种业企事业单位超8000名科技人员来海南从事南繁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时强调,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良种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要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为践行嘱托,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研育种人员犹召和同事们通过创新科研材料和育种方法,选育了一大批具有原创性,高产、稳产、优质、绿色、安全的新组合。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

  袁隆平团队20世纪70年代在三亚发现神奇的野生稻,从而打开杂交水稻研究突破口;程相文团队先后选育出39个玉米新品种,其中“浚单”“永优”等品种,已在全国累计推广种植5亿多亩……南繁,见证了育种专家培育优良品种的付出和收获的丰硕果实。

  目前,在这里开展育种制种的科研工作者累计超过62万人次,从杂交水稻到高产玉米,从抗病虫害的棉花到脆甜的哈密瓜,在我国已审定的4.9万个农作物品种中有七成以上经过南繁培育。

  担当 打好种业翻身仗,加快建设“南繁硅谷”

  在三亚崖洲湾畔,塔吊高耸,施工正酣,一栋栋建筑拔地而起……崖洲湾科技城,这座以深海科技和南繁科技为“双引擎”驱动的现代新城,正全力打造国家深海科技创新中心、“南繁硅谷”及产学研城深度融合的聚集地。

  依托资源禀赋优势、政策优势、制度集成创新优势等,海南正在以打好种业翻身仗为突破口,加快建设“南繁硅谷”,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海南贡献。

  用地难、服务保障跟不上,是过去南繁存在的“老大难”。

  要建好“南繁硅谷”,南繁基地服务保障必须跟得上。近年来,我省扎实推进《建设规划》,在三亚、陵水、乐东等3个市县最适合从事南繁科研育种的区域划定26.8万亩国家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含5.3万亩核心区),纳入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实行用途管制;专门划定783亩南繁配套服务区建设用地,支持建设南繁基地所需的配套设施,解决南繁专家科研、生产、生活保障跟不上的问题。

  共享平台也日臻完善。2021年4月,崖洲湾种子实验室成立,这是三亚崖洲湾科技城搭建的公共科研平台,依托和服务于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它的成立,改变了过去科研人员背着育种材料南北辗转,各单位“关起门育种”的状态,让各科研单位打破边界、联合攻关成为现实,南繁科研也从季节性向常年研究转变。

  未来 从单纯育种向种业全产业链转变

  南繁热土,正发生一次次蜕变。

  5月初,在三亚市崖州区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60多种菊花竞相开放,过往的人群不时驻足拍摄。

  这些花由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菊花团队试种,该团队主要通过对菊花品种进行耐热性评价和筛选,挖掘耐热性优异的菊花品种进行推广种植及科学研究。

  在崖州区抱古村,大片睡莲同样引人注目。

  2021年,抱古村睡莲种质资源圃产业示范基地启动建设,项目开展睡莲新品种培育及系列衍生产品研发、技术示范推广以及睡莲种质资源圃建设。目前,在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师生们精心培育下,基地已有176个品种睡莲分批绽放。

  今年,在三亚市崖州区的国家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田间展示推广中心,近2000个作物品种同台展示,其中不乏彩虹西瓜、彩色小番茄、薄皮椒和节水旱稻等大量新品种,让人大开眼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集中攻关,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近年来,海南牢记总书记嘱托,推动南繁育种向多样化发展,选育品种已由过去的粮食作物育种为主,向棉麻、油料、薯类、水果、蔬菜、花卉、药材、林木以及水产、畜禽等多领域拓展。

  与此同时,南繁也已从单纯育种向种业全产业链转变,一条贯穿品种繁育、成果转化、销售加工的“育繁推服”种业全链条正在形成。去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选育的新品种“丹霞红”梨在三亚崖洲湾科技城率先实现成果转化。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新品种‘丹霞红’梨品种权的成功交易,也标志着园区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了‘0到1’的突破。”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海南日报三亚6月9日电)

  数据整理/海南日报记者 李艳玫

  制图/孙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