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乡村振兴局 助农商城
您当前位置:首页> 典型 >  人物榜

我和我的自贸港 | 三亚市村干部王艳昌:乡村“蝶变” 他用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

   来源:南海网   时间:2022-05-08 22:07:00

  编者按: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郑重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

  4年来,在这道国家战略发展的时代考题上,海南大力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正在用实际行动书写答卷。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即日起,海南省融媒体中心(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推出“我和我的自贸港”主题系列报道,关注制度创新、免税、教育、医疗、生态、园区、人才、金融等相关领域的代表人物,围绕自贸港建设、生态建设、民生领域方面,聚焦在不同岗位上努力拼搏、砥砺前行、开拓创新的自贸港建设者,以生动实例展现海南自贸港建设者的精气神。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符彩云 伍英姿

  在三亚市崖州区三更村的村口,一块刻着“三角梅种植基地”的牌子十分醒目。沿着平坦整洁的道路蜿蜒前行,绿色的田野一望无际,公交车时不时驶过身旁,继续往里走,两边的小洋楼映入眼帘,远处的群山郁郁葱葱。这里便是王艳昌扎根奋斗了十一年的地方。

  三亚市崖州区三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艳昌。记者 符彩云 摄

  出生于1986年的王艳昌是三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见到王艳昌时,他正在村委会二楼的办公室里。“我刚来村子的时候,这栋楼刚修好,但是这里面都堆满了建筑垃圾,一台电脑都没有,也没有一个固定的办公场所,我们当时都是在外面的酸豆树下面开会的。”说完,王艳昌带着记者看向窗外,另一幅图景映入眼帘,办公楼后面是刚建不久的幼儿园,孩子们正在宽阔的场地上玩耍。

  “现在村里变化可大了。”王艳昌笑道。

  2011年,王艳昌从广东回到海南,经大学生村官选聘来到了三更村。

  毕业之后,王艳昌辗转了多份工作,为什么最终选择回来工作?王艳昌回忆道,“当时我在广东中山市一个地方读大学,有一次去中山市的一个农村,我看到那个地方的卫生环境、经济收入非常可观,完全没有像我们这边农村的样子,触发了我要回来海南改变农村的工作想法。当初,我来到三更村看到,村子很落后,村庄道路到处都是泥泞的。因为养牛,牛粪到处都是。我就想着要改变农村的面貌。”

  三亚市崖州区三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艳昌多途径、多渠道培育新产业,通过三角梅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受访者供图

  解决水和路 村民就致富

  说干就干,王艳昌首先带领村民将办公楼清理干净,正式对外办公。“那时候的农民太辛苦了,连个进到田里的道路都没有,只有一条狭窄的主干道,村里都是泥路,下雨天更难走。”

  要想富,先修路,王艳昌开始着手此事。除了没有路,村子还缺水。“当时的土地都是龟裂的,农民没法大面积种植作物,地上都长满了杂草。”

  三亚市崖州区三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艳昌在与村民交谈。受访者供图

  敢想敢为,王艳昌的身上有股冲劲。他发挥自己的才干,与村干部三天两头便往市区里跑。他积极推动的农综田洋项目改造工程,于2016年底率先完工,水库扩容3倍蓄水量,提水泵站向干渠提水,解决了农民种植作物用水卡脖子的问题。全村5000亩的田洋全都建成了高标准农田,连片广阔的稻田丰收在望。

  “现在走到田里,都能看到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和自信的笑容。”王艳昌说。

  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子

  王艳昌本科读的是计算机专业,这一专业对他影响深刻,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把写代码的习惯带到了现在的工作中,做事都要先有个大的框架,把思路理清,每一步才能走稳走好。”

  2018年,海南要建设自由贸易港,这一消息振奋人心,这也让王艳昌更加坚定了改变村子的信心。乘着自贸港建设的东风,他将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和想法一一实践。

  面对三更村地广人稀,种植业生产规模化、组织化程度偏低,缺乏强有力的特色产业支撑的实际,王艳昌一直在思索。经多次调研后,王艳昌将创新产业振兴路落脚点锁定在三亚的市花——三角梅。

  三亚市崖州区三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艳昌多途径、多渠道培育新产业,通过三角梅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受访者供图

  三更村除了鼓励村民利用自家庭院进行三角梅庭院经济项目种植外,还创新机制,2018年成立三亚更享农业有限责任公司,采用“专业公司+村集体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三角梅种植产业,租赁土地种植三角梅,将三角梅种植产业项目列为三更村集体产业。同时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合作种植精品西瓜。精品西瓜种植基地和三角梅种植基地的建立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还为务工村民提供技术指导,进一步拓宽村民致富路,2021年,村民人均年收入14000元,村集体全年营收超过50万元。

  王艳昌翻开了一本厚厚的规划书,并向记者分享了他的想法。“要让村子有名气,首先要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要利用好三更村的自然优势,打造‘花果飘香’的产业品牌。”为了拓宽三更村产业振兴路,王艳昌还将创新目光瞄向康复治疗养生服务。

  坚守与奉献 责任与担当

  从大学生村官到村党支部书记,王艳昌这一路上也遇到过“分岔路口”。“我认真考虑了一份工作能给我带来的终身收获。我始终记住为什么要回来农村工作的初心,这也是我对村民的一个承诺。既然现在我的身份也转变了,那么我就要勇敢地在村集体中去承担我作为党支部书记的使命,为村庄谋福利,通过向各个先进的村庄去学习,找出我们的差距,然后要勇敢地去实践。”

  王艳昌受到的家庭教育,让他铭记“先苦后甜”这一道理,家中祖辈党员的奉献精神也勉励着他,让青春在奉献中绽放绚丽光彩。看到村民过上了好日子,王艳昌也获得了满足感和成就感。

  “我很感谢三更村给了我一个发光发热的平台,我和村民是相互成就的。当时虽然我初来乍到,但是村民很信任我,把我当成‘领路人’,让我能在乡村振兴这个平台上施展拳脚、有所作为。”

  三更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让他的家人感到惊喜。“我经常会带着家人来村子里逛逛,每次来他们都说村子又变了个样。”看到村子发展得越来越好,家人也更加理解和支持王艳昌。

  一天当中,王艳昌像往常一样走访村子,“一会儿记得把这里的垃圾清理干净”“今天工作结束了?”一路上,他时不时和村民们交谈。绿油油的稻田、姹紫嫣红的三角梅,空气中甜蜜的槟榔花香……一幅美丽的乡村振兴图景铺展开来。

  三亚市崖州区三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艳昌在与村民交谈。受访者供图

  “建设自由贸易港为海南农业农村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强大活力动力。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一定要带领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让大家共享海南自贸港建设成果。看到现在村子越来越美了,村民生活质量也大幅提高,我更加期待乡村振兴的未来新局面。致富之路才刚刚开始,我们会继续努力,将三角梅的经济效益发挥出来,立足于三角梅种植、科研基地的建设,致力打造三角梅文化科普园。其次,我们会保留好自然生态的村落,挖掘本土黎族文化,以文化融合激发乡村活力,推进特色文化与乡村建设。面对乡村振兴人才难题,未来三更村将成立对接人才回流的服务站点,提供人才回乡创业的政策保障,让人才回乡踏实放心。同时,做好村庄发展的顶层设计,继续完善村庄规划,引进社会管理人才、培养农业技术人才等,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为自贸港建设添砖加瓦。”王艳昌继续奔走在这希望的田野间,他相信,在自贸港的政策赋能下,眼前风景无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