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文昌市华侨农场统筹推进“滚水坝”和“三池两坝”等生态环保设施项目建设,进一步推动全区域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工作,让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
连日来,“三池两坝”养殖尾水治理设施项目工程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工人们正抢抓晴好天气抓紧施工。据了解,文昌市华侨农场辖区面积有16669亩,养殖塘面积达7500亩,当地村民多以养殖罗非鱼等水产品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水产养殖已经成为当地较为传统的一个产业。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传统的养殖方式没有完善的尾水处理设施,当地水质环境受到影响,在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困境。
文昌市华侨农场副场长云泰创:“(华侨农场)主要产业是淡水养殖业,但淡水养殖业给我们这个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为了改变现状,文昌市华侨农场一方面宣传动员辖区内养殖户自建尾水处理设施,做好养殖尾水无害化综合利用,另一方面按照全市水产业养殖转型升级的发展思路,积极申请专项资金,建设“三池两坝”养殖尾水处理设施、断面检测点养殖尾水净化等工程。据介绍,“三池两坝”养殖尾水处理设施,主要包括沉淀池、曝气池、生态净化池和两座过滤坝,通过科学统筹调度鱼塘尾水排放、有序接纳区域内的水产养殖尾水后,通过初级沉淀、生物氧化、二级沉淀、生物净化、生物稳定等工艺将养殖尾水进行处理,最后实现尾水循环再利用或达标排放。
文昌市华侨农场副场长云泰创:“目前第一个‘三池两坝’(项目)已经完成了,第二个‘三池两坝’(项目)今年5月底完工并投入使用。”
在推进养殖尾水处理设施项目建设的同时,文昌市华侨农场还以“六水共治”工作为抓手,统筹谋划部署,成立治水攻坚党员先锋队和民间护河队,积极发动党员群众持续深入开展“党建引领 全民参与”治水大会战活动,掀起了干群合力共建共治共享的热潮。
文昌市华侨农场六队职工何敦炳:“水对养鱼来说是最关键的一环,要想高产,要有高质量的水,优质的水,所以感谢政府牵头建设治水工程。我也经常志愿参加(六水共治)活动,在治水这方面出一份力。”
据介绍,文昌市华侨农场下一步还将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继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着重解决好生产和生活污水处理问题,加快推进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科学处理好水产养殖区的尾水排放问题, 持续提升水环境质量。
文昌市华侨农场副场长云泰创:“(我们)鼓励养殖户采取养殖水循环利用,减少这个污染源。(同时)我们计划在上游集中区100亩以上的范围里面,再建设‘三池两坝’(项目),将养殖尾水(开展)规划性的整治工作。”